晋西北地区目前卡在了LV4,缺少新的支柱产业。
晋北地区好一些,但因为此前大战的原因。
经济恢复速度也是相对而言较为缓慢。
但人口数量上面不少。
人口足足有接近三百万人,加上工矿产业发展比较有基础。
勉强达到了LV3级。
晋西南、晋东北发展更是有序进行,现阶段已经找到了第二支柱产业。
达到了LV2级。
毕竟这两个敌方人口数量也相对少上很多。
两个根据地加起来不过三百多万人。
晋东南此时的支柱产业除了盐业、就只剩下了农业。
产值不高,税收覆盖率更是不足50%。
不少山区的民众与外界相对闭塞,也很难征收他们的税赋。
在加上大量的山区,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速度。
即便是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的当下,也尚未完成相关的公路铺设。
除却山西之外,冀西、豫西这些地方的发展也是极为缓慢。
截止到最近这段时间。
晋北、晋西南,晋东北等地区完成了干部驻村的工作。
豫西、冀西,豫北等地区还在继续推进。
摊子越大,事情越多,发展的也就太慢。
除此之外。
目前华北地区还进行了不少大型工程的建设。
各地的水利工程全部都有报批,并且基本上都是由当地的百姓出钱出力进行。
工程立项最多的,除了晋西北之外。
就是太行山区。
太行山区缺水,甚至可以说非常缺。
就说钱伯均的老家林县。
因自古苦旱,故林县历代兴修水利从未间断,
楚云飞看在钱伯均的面子上,特批了一批建设资金,用于勘探和建设相关的沟渠进行引水,意图解决大面积灌溉的难题。
这个项目也是去年开始的
但是很显然,林县渠水引流工程是个长期建设的项目,战争时期加大地方经济投资本就困难无比。
放下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电报之后。
一旁的赵鹏程也是适时出声:“就目前税收资金分配的情况来看,尚且还有约两千万国币的盈余,这笔钱,不少人可是发来了电报”
除了晋东南之外,各地基本上都是百废待兴。
“钱就这么多,一根筋,两头堵。”
楚云飞略显无奈:“资源只能够优先考虑军工和基本的生产设施保障,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只能够缓慢跟进,新一批的苏联出口物资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已经在路上了,关于这批工业设备如何分配,楚总座也是头疼的很。”
楚云飞略显无奈:“东西一共就这么多,让他们自己商量吧,不要搞出来这边缺点东西,那边少点设备无法生产的情况。”
“这批物资是每年都会有,早一年,晚一年对于地方而言影响不是很大,不要因此伤了和气。”
“团结一致,才能够更加高效,早日取得胜利。”
赵鹏程认真的点了点头:“这一点我呆会就去给楚总座发报,提出我们的建议。”
苏联的这些援助是使用曲沃、晋城、阳城等地的烟草换的。
几百万美元看着不多,但是却足够买入不少的工业设备。
毕竟如果真让苏联自己给,而不是他们买的话。
苏联更宁愿丢给他们一些二手武器,乃至编制淘汰下来的装备。
但对于民国此时而言。
早已经过了那个造不如买的阶段,现在他们的需求是渔具,而不是鱼。
至于楚云飞系统里面的那个外交模块。
外交点数其实他也没浪费掉。
和苏联、美国的关系一直都是满的。
甚至多余的点数没用的时候。
楚云飞甚至会尝试改善和澳大利亚、加麻大等国家的关系。
只不过这些国家之中不包括英国。
对于这个不干人事的国家。
楚云飞永远对其保持着恨意。
同样的,因为战争进程的缘故。
通过系统内的外交模块向苏联提交援助申请的时候,却总是会被苏联搪塞,亦或者是援助清单之中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而美国佬也总是抠抠搜搜的提供一些二手机床设备,并且表示他们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了。
楚云飞猜测,正是因为眼下的苏联、美国也进入到了战略反攻阶段。
为了争夺在战后更多的话语权,他们急需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苏联方面日子本身就过得紧巴,依靠英美援助。
美国方面提供的支持一直都很大,楚云飞也不好一直追着美国薅。
从41年开始。
民国通过与苏联外贸购得的一些机械设备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二手设备。
好在双方关系不错。
苏联还派了工程师常驻,不然设备经常出问题这一点都足够麻烦死人。。
而之所以晋东南,晋中地区之所以会发展的这么快。
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
这些援助物资没地方去,山西大部地区都被日军占领。
只能够运往晋东南、晋西这两个地方。
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基础上面确实要强上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
晋东南、晋中地区的产业设备生产出的民用物资自然需要分销,各县、各镇,乃至各乡的个体工商户,也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出来。
民用工业反哺军事工业,军事工业确保战争胜利拱卫民用工业发展成果,算是达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让楚云飞同样始料未及的是。
加麻大能够提交援助合同而且通过申请。
这对于他而言也算是个小惊喜。
在系统内的外交模块提交了援助合同申请之后。
国府那边很快就收到了相关的外交请求。
虽然只是五千挺勃然轻机枪以及两千万发子弹。
但对于当下的国军而言,亦是非常不错的武器装备了。
运抵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批武器装备。
统帅部的商讨的结果是是将其一半用在卫长官指挥的远征军作战部队之中,一半则是分配给华南地区的国军部队,以加强他们的轻武器火力,并且为此询问了一下华北联合指挥部的意见。
华北方面自然是同意的。
一个阵营的各方,哪怕派系隶属不同,但好处也不能一方全部占了。
华北转入对峙期的当下,华南才是接下来的重点反攻区域,该加强哪个地区,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
转眼间又是两天。
前敌总指挥部内的楚云飞等人,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紧张的等待着。
前线的危机出现的很快,六战区各作战部队的伤亡也在激增。
第十三师曹金轮所部遭到日军持续攻击,伤亡惨重。
向长阳方向撤退。
他此前所驻守的茶园寺、仁和坪等地,与第121师、第118师、暂三十五师一同防守。
这种防线,日军的突破思路还是一如既往。
就是集中兵力打一旦,带动全面崩溃。
部队的战斗力相较于日军方面确实差了许多。
在第十三师被打垮之后,其余部队却并未作有力抵抗,就从汪家棚一线后撤。
让孙连仲气愤不已,上报统帅部,并决定战后严惩这几支部队的指挥官。
正是石牌要塞外围阵地之中的一处。
孙连仲第一时间点告楚云飞,寻求应对之策。
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之中。
楚云飞第一时间发现了这支伤亡惨重、弹药殆尽、组织度下降到不足百分之三十的作战部队。
与常瑞元亲自打电话给吴奇伟要求其死守不同。
楚云飞只是让第三十二军第五师师长增援上前,第十三师撤往石牌西北方向整理补充,准备再战。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防线能够稳固在资丘,木桥溪一线。
孙连仲再电暂编第三十四师吴啸亚所部驰援。
暂编三十四师隶属于第十八军,属于精锐步兵师。
在其投入战场之后,防线即刻稳固了下来。
而之所以能够稳固下来的本质原因,并非是因为作战部队的防御多么强横。
而是因为日军进攻速度较快,但炮兵部队完全脱节乃至没有跟上。
支援武器攻坚是极大的问题,不管是华北精锐部队,亦或者是日军方面都无法解决。
(安乡、南县此时已经被日军攻克,并且想澧县方向的第十集团军进行佯攻。)
(公安等地已经失守,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第十三师团以及野地支队,针谷支队支队正在进攻石牌要塞防线)
前敌总指挥部内。
赵鹏程将一份新的电报递给了楚云飞:“钧座,根据方军长的战报之中指出,日军再次派遣了轰炸机对石牌要塞炮台进行轰炸”
楚云飞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没什么意义,石牌要塞地形险峻,轰炸效果不佳,我担心的是石牌要塞的外围阵地战况进展,日军现在士气正盛。”
“我军兵力虽然充足,但弹药补给方面一直都是难题。”
“即便是现在开始抽调积攒了不到一个月的战略储备,但总体而言还是不够本次会战所使用的。”
“目前就双方的战略态势来看,第一三九师守备沿清江北岸,都镇湾一线,第九十四军,第八十六军与之密切联系,协同作战,第六十七师顽强阻击敌军后向都镇湾方向撤退的思路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只是战斗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日军短时间内亦没有机会攻克。”
“只要继续这么消耗下去,日军第十一军的攻击自然会被遏制住,双方就会进入我方最为擅长的拉锯作战。”
“第十一军是他们仅存的精锐野战军,他们耗不起,这一仗只要继续打下去,我们就能够取得胜利。”
“钧座.,..”赵鹏程出声建议:“统帅部方面想要继续抽调华北方面部队南下驰援,与日军进行决战,您看这件事情应当如何复电?”
楚云飞的意识迅速脱离了三维立体作战地图,而后出声说道:“截止到目前为止,第七十四军已经抵达常德,自九战区驰援而来的夏楚中所部第七十九军也只有十天左右的路程,在算上池峰城的第三十军的话,石牌周围可用的机动人数会在半个月内完成部署。”
他顿了顿,接着询问道:“目前第二十二集团军的整理情况进展如何了?”
赵鹏程答道:“孙铭长官汇报,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换装的全国械装备也已经进行了适应性的训练,所部兵力约两万八千人可以南下支援。””
“很好,第二十二集团军抽调过来也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
“半个月的时间,只需要石牌防线坚守半个月的时间。”
石牌要塞可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要塞。
他指的是一整个地区,方圆约七十里。
是一个极为漫长的防线,下辖村镇、山隘,数不胜数,数量颇多。
作为拱卫山城的一道门户,距离宜昌不到二十公里。
为了抵御日本沿江西进,威胁山城,国军方面此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各种防御阵地,江防军六个师的主要兵力就扎堆在这里。
为数不多的布雷舰艇在这一区域部署了大量的水雷,日军无法借助内河炮艇、海军军舰进行增援。
而石牌要塞的炮台,不仅仅能够执行封锁江面的任务,同样可以对地进行攻击。
还有第十八军这样的王牌部队负责核心防线。
半个月,大概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想到这里,楚云飞智珠在握,乐观表示:“只需要日军即系维持攻势作战,那么决战时机就会成熟。
到时候,不管是第七十四军夺下渔洋关,还是正在外围整补的第十集团军第八十七军夺下天柱山,都可以直接切断日军的退路。
我军便可以尝试围歼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以及第四十师团一部,第三十四师团一部。”
“再算上赣北地区遭到我军围困的日军第三师团主力。”
“此战若胜,足以将华中野战部队主力全部重创乃至歼灭。”
“宜昌、汉口等地光复,指日可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