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忙忙碌碌(2 / 2)

他们一起设计“工艺传承”系列的缂丝笔记本,封面用缂丝工艺绣了苏州的标志性建筑。

拙政园、虎丘塔等,内页则用竹纤维纸制作,既美观又实用。

沈师傅还特意改进了缂丝工艺,让笔记本封面的缂丝图案更加小巧精致,成本也有所降低,更适合大众消费。

项目研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竹编收纳盒的生产效率太低,周师傅一个人一天只能做两个,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苏式宫灯的成本过高,市场定价难以把握;缂丝笔记本的图案设计过于复杂,年轻消费者可能不喜欢。

面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竹编收纳盒的生产效率问题,他们邀请周师傅培训了几位“工艺青苗计划”的学员,让学员们参与竹编的制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学员们得到了锻炼。

为了降低苏式宫灯的成本,他们优化了灯彩的制作工艺,用更轻便、更便宜的材料替代部分传统材料,同时简化了部分装饰细节。

为了让缂丝笔记本更受年轻人喜欢,他们邀请了几位年轻设计师加入,对图案进行了简化和创新,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

王丽作为项目的投资人,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对接了多家文创销售渠道。

包括线上的电商平台和线下的文创商店、书店等。

她还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了苏州的文创展会,展示“苏州记忆”系列的样品,收集市场反馈。

邢梦洁则负责项目的宣传推广,她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宠物博主资源,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苏州记忆”文创项目的研发日常。

从周师傅劈竹的专注、陈师傅扎灯架的细致,到徐佳莹修改设计稿的认真,每一个画面都真实而动人。

她还策划了“跟着手艺人学手艺”的短视频系列,请周师傅教大家编简单的竹编挂件,请赵姨教大家做基础香丸。

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很快突破百万,不少网友留言“想购买同款文创”“想来苏州体验手艺”。

苏木则利用木槿传媒的资源,为“苏州记忆”项目拍摄了宣传短片。

短片以苏州的清晨为开篇,平江路的石板路、山塘街的乌篷船、拙政园的窗格,镜头缓缓移动,随后切换到手艺人劳作的场景。

周师傅劈竹的清脆声响、沈师傅织缂丝的梭子穿梭、陈师傅糊灯纸的温柔动作,最后画面定格在“苏州记忆”的文创产品上,配上温柔的旁白。

“苏州的记忆,藏在一针一线、一竹一木里,‘苏州记忆’,让传统工艺走进你的日常。”

短片在各大平台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苏州文旅局还特意转发了短片,推荐“苏州记忆”为“苏州必买文创”。

项目推进过程中,徐佳莹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