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好福气(1 / 2)

长桌铺着洁白的亚麻桌布,摆放着银色的刀叉和水晶杯,每个座位前都放着一份精心设计的菜单。

菜单封面是用蓝印花布做的,上面印着“江南风味·非遗传承”八个黑色楷书,内页则用竹纤维纸印刷?

菜品名称旁还配了小小的苏绣图案,比如“桂花糖藕”旁绣了一朵桂花,“响油鳝糊”旁绣了一根鳝鱼,既精致又有趣。

张局长热情地拉着苏木和徐佳莹坐在他身边的主位旁,顾曼殊则被安排在斜对面的座位,隔着三位宾客的距离。

她坐下后,目光偶尔会飘向苏木和徐佳莹,却没有再主动起身靠近,只是端着香槟杯,与身边的企业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席间,张局长聊起苏州传统工艺的传承困境,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担忧:“现在学缂丝、苏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沈师傅今年好不容易收了三个徒弟,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可前几天我听他说,有一个已经打了退堂鼓,觉得学缂丝太枯燥,赚钱又慢。”

“制香、苏式点心这些手艺也一样,赵姨的制香坊,除了她女儿帮忙,就没别的年轻人愿意来学,李奶奶的点心铺,以后也不知道能传给谁。”

徐佳莹放下刀叉,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认真地回应:“张局长,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和沈师傅、赵姨他们聊过。‘古艺新境’计划推出‘工艺青苗计划’,面向18-30岁的年轻人。”

“免费提供为期三个月的传统工艺培训,课程包括缂丝基础、苏绣针法、制香入门、苏式点心制作,每个课程都由对应的手艺人亲自授课,比如缂丝课由沈师傅教,制香课由赵姨教。”

“培训结束后,表现优秀的学员可以留在‘古艺新境’的体验区当助教,每月有固定工资,还能继续跟着手艺人深造,以后想自己开工作室,我们也会帮忙对接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人看到传统工艺的就业前景,知道学这些手艺不仅能传承文化,还能养活自己。”

坐在张局长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士立刻来了兴趣,他是江苏文化投资集团的李总,专门负责非遗项目的投资。

李总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这个‘青苗计划’很有意义!需要多少资金支持?我们集团今年有一笔非遗传承专项基金,正好可以用在这个项目上。”

“比如赞助培训材料、给优秀学员发奖学金,还能帮你们做宣传,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个计划。”

徐佳莹笑着回应:“目前我们初步估算,每期培训大概需要十万左右的资金,主要用于采购丝线、香材、面粉这些基础材料,还有给手艺人的授课费。”

“要是李总愿意支持,我们可以一起设计详细的‘赞助方案’,比如在‘古艺新境’的体验区设置‘赞助企业展示墙’,在培训手册和结业证书上印贵集团的logo,还可以邀请贵集团的员工来免费体验工艺课程,既让企业获得曝光,也能让员工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算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