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土匪进村了(1 / 2)

吴多福将信将疑,张金花却脸色凝重起来:“什么样的图案?仔细说说。”

黎巧巧尽量描述得详细,但没敢说自己认得这是蛇山土匪的标记。

吴多福摇头:“保不齐是谁家孩子乱画的。”

“不可能!”张金花突然开口,声音严肃,“我小时候娘家村里遭过土匪,就是先有这种记号。那是土匪踩点留下的暗号。”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吴多福脸色也变了:“你确定?”

张金花下炕穿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真是土匪标记,咱们家就是靶子。”

“那咋办?报官?”吴多福也有些慌了。

“报官顶什么用?等官府的人来,土匪早得手了。”张金花异常冷静,“当务之急是先把粮食和值钱东西藏起来。”

黎巧巧和吴涯对视一眼,没想到张金花这么果断。

吴多福还在犹豫:“这大半夜的,兴师动众,万一不是……”

“万一是呢?”张金花打断他,“你忘了老刘家?遭了土匪后,现在还在要饭呢!”

吴多福不说话了,脸色阴沉。老刘家的事全村都知道,一场抢劫,好好一户人家就败了。

“爹,娘说的对,有备无患。”吴涯趁机道。

吴多福一跺脚:“成!就听你们的。不过这事不能声张,闹得全村都知道了,反而坏事。”

张金花已经行动起来:“他爹,你去叫醒老大老二,让他们悄悄过来。巧巧,你去把各屋的细软收拾一下。铁牛,你去粮仓那边守着,别让人瞧见。”

吩咐完毕,张金花又补充道:“动静小点,别惊动左邻右舍。”

不一会儿,吴家三个儿子睡眼惺忪地来了,听说可能遭土匪,都吓醒了。

“真的假的?”吴铁柱不敢相信。

“别管真假,先准备着。”

说着,张金花已经翻出几个包袱,“新做的冬衣都打包,值钱的物件都收拾起来。”

黎巧巧在一旁看着,暗暗佩服张金花的决断力。

婆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一点不含糊。

“娘,要不要在院里设点障碍?万一土匪真来了,也能挡一挡。”黎巧巧提议。

张金花点头:“巧巧说的对。他爹,你把柴刀磨利了放门口,再把院门加固一下。”

吴多福却道:“别太明显,让土匪看出咱们有准备,反而激怒他们。”

黎巧巧一边收拾,一边心里打鼓。原书里老吴家就是没准备,才遭了大难。现在提前准备,应该能避免悲剧吧?

“娘,您怎么对土匪这么了解?”黎巧巧好奇地问张金花。

张金花手上不停,低声道:“我八岁那年,村里遭过土匪。那帮天杀的,抢东西不说,还杀人放火。我娘把我藏在炕洞里,才躲过一劫。”

黎巧巧一愣,没想到婆婆还有这般经历。

张金花继续道:“土匪来前,村里好几家门口都出现了奇怪记号。可惜当时没人懂,等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难怪张金花一见那标记就如此紧张。

“这事要不要告诉里正?”吴涯问。

吴多福沉吟道:“明天我去找里正说说。但别声张,免得引起恐慌。”

张金花找了个巧妙的借口,说是夜半祭祖,村里人听了也不会起疑。

老吴家的男丁们趁着夜色,把上千斤粮食往山里运。

“快着点,天快亮了。”吴多福压低声音催促,自己扛着一大袋粮食。

吴铁柱累得直喘粗气,吴铁生倒是力气大,一手一袋不在话下。吴铁根来回跑得勤快,吴涯也不含糊,跟着兄弟们一起干。

黎巧巧和如意被安排在洞口放风。

这山洞隐蔽得很,在半山腰上,洞口有灌木遮掩,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这地方很安全。”吴多福抹了把汗,看着洞里堆得整整齐齐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些。

就在这时,如意突然“啊啊”两声,迅速吹灭了手里的灯笼。

黎巧巧一愣,顺着如意指的方向往山下看,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山下,一队火把组成的火龙正飞快地向万福村移动,马蹄声隐隐传来。

“不好!”黎巧巧冲进山洞,“土匪来了!山下全是火把!”

洞里顿时乱成一团。

男人们冲出山洞,往山下望去,那火把长龙已经逼近村口,速度极快。

吴多福脸色煞白,但很快镇定下来:“快!按计划行事!”

他立刻分派任务:“铁柱,你去通知里正!铁生,你回家背你媳妇,通知村里人逃命!铁根,你绕路去镇上报官!”

吴铁柱却支支吾吾起来:“爹、爹,我……我得回去护着藏海……”

这话一出,大家都明白,吴铁柱这是不敢去最危险的村头。

吴涯见状,立刻站出来:“爹,我去通知里正!”

吴多福看着小儿子,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好!铁牛小心些!”

黎巧巧忙道:“我和如意去村尾挨家挨户拍门示警!”

事不宜迟,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吴涯拔腿就往村头跑。黎巧巧和如意则向村尾跑去,分头拍门。

“土匪来了!快跑啊!”黎巧巧边跑边喊,手掌拍在门板上生疼。

如意虽然不会说话,但动作快,他挨家挨户猛敲门窗,发出“啊啊”的警示声。有些人家被吵醒,骂骂咧咧地开门,一听是土匪来了,顿时慌了神。

村尾的人家先乱了起来,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

有人慌不择路地往山里跑,有人还在犹豫要不要带家当。

山下,土匪的马队已经冲进村子。

火把照亮了一张张狰狞的面孔。

“抢啊!杀啊!”土匪的嚎叫声在夜空中回荡。

吴涯拼命往村头跑,他不敢回头,只顾往前冲。

里正家住在村头,要是能及时通知到,里正或许能组织一些壮丁抵抗。

另一边,吴铁生飞奔回家,一把背起已经准备好的媳妇。

吴家女眷和孩子们已经乱作一团,哭喊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