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无声的较量(2 / 2)

当晚,育苗棚和试验田周围燃起了几堆驱蚊兼照明的篝火,村民轮流值守,低声交谈着,眼神警惕地扫视着黑暗的边界。苏瑶没回那临时搭的草棚,她裹了件旧外套,靠在育苗棚外堆放的干草捆上。

夜深时分,一阵细微的响动突然从试验田那边传来。守夜的二柱子猛地站起身,朝着黑暗处喝道:“谁?谁在那里?“

几个黑影在田埂上一闪而过,很快消失在夜色中。等众人追过去时,只看见几株玉米秆又被折断了,地上还散落着几个新鲜的脚印。

“这帮人胆子越来越大了!“二柱子气得直跺脚。

苏瑶走到被破坏的玉米秆前,蹲下身仔细查看。她的手指在折断处轻轻摩挲,眉头越皱越紧。这不是普通的破坏,折断的位置都很讲究,正好是在节间处,显然是懂行的人干的。

“他们在取样。“苏瑶站起身,语气凝重,“这些人不是来捣乱的,是来偷技术的。“

老周凑过来看了看,脸色也变得难看:“这是要把咱们的玉米品种偷走啊!“

“不止是品种,“苏瑶摇摇头,“他们连种植方法都想偷。看这取样手法,分明是想研究咱们的栽培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加派了更多的人手守夜。苏瑶让人在试验田周围布置了一些简易的警报装置——用细绳系着空罐头盒,一旦有人靠近就会发出声响。

同时,她也加快了秧苗的救治工作。按照六十倍的稀释比例,她开始对所有出现问题的秧苗进行系统性的处理。每天清晨和傍晚,她都亲自配比灵泉水,确保每一株秧苗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滋养。

这天夜里,苏瑶正在育苗棚里检查秧苗的长势,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二柱子冲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逮住了!逮住一个!“

苏瑶跟着二柱子来到试验田边,只见几个村民正围着一个被按在地上的陌生汉子。那人穿着粗布衣裳,脸上沾满了泥巴,眼神里透着慌乱。

“说!谁派你来的?“老周厉声问道。

那汉子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实话。苏瑶走近了些,借着火光仔细打量这个人。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汉子的手上——那双手布满了老茧,指关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的手。

“你是哪个村的?“苏瑶平静地问道。

那汉子抬头看了苏瑶一眼,又迅速低下头,依旧不肯开口。

苏瑶也不着急,她让人把这汉子带到大队部,给他端来一碗水。等那汉子喝过水,情绪稍微平静些后,她才缓缓开口:“你们村的地,是不是也遇到什么问题了?“

这话似乎触动了那汉子的心事,他的嘴唇动了动,终于开口:“俺...俺们是河西赵家沟的。今年玉米收成不好,听说你们这儿种得好,就想...就想来看看...“

“看看需要半夜三更来?还需要折断我们的玉米秆?“二柱子气愤地说。

那汉子低下头,不说话了。

苏瑶沉默片刻,对老周说:“放他走吧。“

“什么?就这么放了?“二柱子急了。

苏瑶点点头:“都是种地的,不容易。告诉他,想学技术可以光明正大地来,没必要偷偷摸摸的。“

那汉子被放开后,愣在原地,似乎不敢相信就这么轻易被放了。他看了看苏瑶,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苏瑶,你这是...“老周也有些不解。

“与其防着他们来偷,不如让他们正大光明地来学。“苏瑶望着那人消失的方向,“再说,咱们的水稻试验要是成功了,总归是要推广的。“

回到育苗棚,苏瑶继续查看那些正在恢复的秧苗。经过这些天的精心调理,大部分僵苗都已经恢复了生机,叶片重新变得翠绿柔软。只有少数几株情况特别严重的,还需要继续观察。

她蹲在苗床边,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那些重新焕发生机的叶片。这些柔弱的秧苗,就像他们正在进行的这项事业一样,既要应对内部的困难,又要抵御外部的威胁。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看着这些顽强生长的秧苗,苏瑶心里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知道,只要方法得当,耐心培育,再柔弱的幼苗也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守护这些希望之苗,直到它们真正茁壮成长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