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金色宝箱奖励!(1 / 2)

弘忍浑身一震,那双浑浊的老眼骤然瞪得滚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喃喃自语。

旁边的一众僧人也是目瞪口呆,只觉得这四句偈,着实将他们禅宗的精髓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道宣也是激动的佛号一声。

虽然他是律宗的,但是这佛理却是相通。

这位皇太孙殿下必然是圣人转世。

李世民目光惊奇的看着自家大孙。

自家大孙这脑袋简直太聪慧了,什么都懂。

好一会儿。

弘忍才勉强恢复平静,朝着李易拱手一礼。

“多谢殿下点醒。”

李易嘿嘿一笑,没说话。

片刻后。

祈福念经结束。

李易则是跟李世民回到皇宫。

齐王李祐眼巴巴的想要请求李世民恩赐他们回宫,自然也是没成功。

................

李易和李世民来到大兴善寺的事情颇为隐秘。

但是那些僧人毕竟众多,很快便将皇太孙当日的言论传播出去,一时间引起长安震动。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

“听说了没?皇太孙殿下在大兴善寺显圣了!乖乖!一句话就让那些高僧大德当场拜服,直呼是佛祖转世、菩萨下凡!听说当时金光万丈,梵音阵阵!”

“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妙!至孝之言,直指本心!皇太孙殿下年纪虽幼,其言至诚至理,深合圣人之道啊!”

“皇太孙真是聪慧绝伦。”

“......”

国子监内。

“荒谬绝伦!心外无理?若天理真如皇太孙所言,只存于方寸之心,圣人何须删述《六经》?吾辈皓首穷经、格物致知,穷究天地万物之理,岂非成了无的放矢?!”

“殿下天资聪颖,人所共见!然此‘心学’之论,虽言甚高,实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不错良知若人人本具,先天自足,何来夫子‘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之叹?”

“格物若仅为‘正心诚意’、‘事上磨练’,岂非废弛经典研习、放弃对客观天理的探求?长此以往,士子空谈心性,不究圣贤微言大义,不察民生疾苦,不明天地运行之道,学问根基尽毁,礼法纲常崩坏,国将不国矣!”

“我看你们说的不对,殿下为善去恶是格物,深合孔圣‘践履’之真义!”

“不错,知善知恶是良知,如此方是学问。”

“你懂个屁!”

“我看你才懂个屁。”

“......”

一众头发灰白的大儒吵嚷的脸红脖子粗。

孔颖达无奈的看着的一众博士吵架,终于是忍不住轻咳几声。

待到众人平静下来。

他才缓缓道。

“圣人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与太孙‘致良知’何异?孟子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岂非‘良知本具’之先声?”

“太孙以‘格物’为‘为善去恶’,正是将《大学》‘修身’之道落于日用伦常!此非空谈,实乃‘践履’之真义。”

旁边一众对李易心学言论颇为反对的博士们震惊的看着孔颖达。

皇太孙李易的这番话说不严重也挺严重的,因为这种名为心学的思想,俨然是另一种流派,会动摇儒学在大唐的根基。

皇太孙乃是未来大唐的继承人,所以他们才如此反对这样的言论,新皇必须重用儒学,他们这些儒生才有好日子。

结果没想到圣人世家的孔颖达却是支持皇太孙?

不是,你节操呢?

面对一众人的震惊,孔颖达则是面容淡定,心里不屑的冷哼一声。

一群傻蛋,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皇太孙那是以后的皇帝,想兴儒就兴儒,想尊道还是灭佛,还不是皇太孙一句话的事情?

一帮人读书读傻了,真以为皇家信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