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答卷(1 / 2)

2002年3月29日,星期五。

北美电影市场迎来了又一个常规的周末档期。

然而,对于身处洛杉矶的新线影业总部,以及远在琼州三亚遥控指挥的王盛而言,这个周末注定不同寻常。

《功夫足球》在经过一波三折的宣发,尤其是借助《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的“吐槽”效应和后续成功点映后,终于在这一天,于北美约902家影院正式大规模开画。

这个开画规模,远超最初因《冰河世纪》碾压而被迫压缩的计划,甚至比原定的500家也几乎翻了一番,是新线影业在最后时刻基于点映数据和市场热度所能争取到的最大极限。

开画首日,票房数据通过专线电话和初步的传真报告,断断续续地汇总到新线市场部,再由罗伯特·怀特转发至王盛处。

首日(周五)日场的数据并不亮眼,甚至可以有些平淡。

毕竟,主流观众的目光依然被那只执着于橡果的松鼠和它的史前伙伴们牢牢吸引。

《冰河世纪》的排片率和上座率依然一骑绝尘。

“王,情况不太妙。”

怀特在越洋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焦虑,“日场表现很一般,很多普通影院的上座率不到三成。看来,《每日秀》带来的热度,更多还是集中在特定群体……”

王盛此刻正坐在三亚别墅的阳台上,面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和几份文件,高媛媛在室内休息。

他听着电话,脸上并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

“怀特,沉住气。”王盛的声音透过话筒,平稳而冷静,“记住我们的目标受众是谁。白天上班上学的年轻人、cult片爱好者、亚裔群体,他们通常不会在周五下午就挤进电影院。重点看晚场和午夜场的数据。”

他的判断基于对市场细分的精准把握。

《功夫足球》从来就不是一部面向全体大众的合家欢电影,它的基本盘在于那些追求新奇、反叛主流、或者对特定文化元素有认同感的“非主流”观众。

而这些人的观影习惯,更倾向于夜晚甚至午夜。

果然,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周五晚间,尤其是九点以后的场次,来自重点城市(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大学周边影院、艺术影院以及亚裔社区的票房数据开始回暖。

一些精心挑选的、安排了《功夫足球》午夜场的影院,甚至出现了型的长队——这在当时以主流大片和独立文艺片为主的北美午夜场市场中,堪称一道奇景。

电话那头的怀特语气明显振奋了一些:“王,你得对!晚场和午夜场的数据上来了!洛杉矶西木区那家艺术影院,午夜场几乎满座!纽约东村那边也是!

虽然总体大盘还是无法和《冰河世纪》相比,但在我们锁定的特定区域和时段,表现非常坚挺!”

王盛微微颔首:“这就对了。告诉新线,不要只看整体大盘,要关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和上座率。对于我们这部片子而言,能在特定领域‘冒尖’,就是成功。”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密切关注周六的走势。口碑需要时间发酵,尤其是这种依靠独特风格和社群传播的电影。”

……

2002年初的北美票房统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及时的体系。

主要依赖两家专业公司:EDI(Exhibitor Retions y)和 Nielsen NRG(后者于2000年收购了著名的Aielsen EDI,但业内习惯仍称EDI)。

当时,北美绝大多数主流影院(如AMC、Regal、Ceark等)都已接入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

这些系统会实时记录每部影片在每个影厅、每场次的售票情况。

数据汇总流程大致如下——

影院端数据生成:每家影院的售票系统会自动生成详细的销售数据,包括影片名称、放映时间、影厅、售出票数、票价、票房收入等。

数据上传:通常在每日营业结束后(或按协议规定的时间间隔),影院的计算机会通过专用的网络线路或拨号调制解调器,将当日的票房数据打包上传至EDI(或NRG)的数据中心。

这个过程在2002年已经比较自动化,但速度不如后来的互联网时代。

数据清洗与汇总:EDI/NRG接收到来自全国数千家影院的海量数据后,会进行清洗、去重、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按照影片、发行公司、院线等维度进行快速汇总。

初步报告发布:在周末期间,EDI会提供初步的、接近实时的票房估算(Studio Estiates)。

这些估算是基于其接收到的大部分(但非全部)影院的数据,结合历史模型进行推算。

通常在周六上午会发布周五的初步票房,周日上午发布周六的初步票房和周末预测。

最终精确报告:到了下周一下午或周二,当几乎所有影院的数据都上传并处理完毕后,EDI会发布最终的、精确的周末票房排行榜(Fal Weekend Box Office)。

这也是各大媒体(如《综艺》、《好莱坞报道者》)正式引用的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