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被引导的天灾(2 / 2)

“得确保这些‘眼睛’和‘耳朵’都保持清醒。在黑风暴里活命,全靠它们了。”

年轻技术员低头查看手持的终端,语气带着困惑:

“记录显示,往年都要再过半个月才会出现这种规模的风暴。”

“这次怎么会提前这么多?”

“谁知道呢。”年长的技术员已经开始用专用工具检测传感器探头的可靠性。

“可能是近期地质活动有些异常。这些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

他熟练地检查着接口密封状态,继续说道:

“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这套系统万无一失。”

“只要它们正常运转,就算外面天翻地覆,

两人继续沿着预设的巡检路线,逐一检查着关键节点的传感器状况。

在他们视线不及的远处,几块与沙丘颜色完全融为一体的“岩石”纹丝不动。

那正是伪装潜伏在此的死士们。

风暴的提前,并非偶然。

大师级地质学家岳峙,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的精确解读,锁定了一个特殊的地质结构:

一条处于临界状态的浅层断裂带。

这条断裂带如同一个天然的能量蓄积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持续累积着构造应力。

岳峙的计算表明,只需在特定节点施加恰到好处的扰动,就能打破其脆弱的平衡。

石坚随后实施了数次微型爆破。

这一系列精准干预的爆破,如同在精密的天平上依次放置了最后一颗砝码。

浅层地压的平衡被打破,积蓄的能量开始沿断裂带向上传导,改变了地表的热力分布。

而这片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本就处于临界状态,地热环境的改变足以成为关键的推动力。

它加速低层大气的上升运动,增强局地环流,为即将到来的黑风暴注入了额外的能量。

人为制造一场风暴确实难以实现。

但通过精准改写地质脚本,将一场既定的自然灾害提前唤醒并赋予其更强的破坏力;

这正是大师级地质学家与设施破坏专家联手才能完成的精密操作。

待两名技术员检查完毕退回库内,厚重的闸门再次闭合。

伪装褪去,死士们开始行动。

他们的目标明确:在风暴达到顶峰前,进一步削弱这套感知系统的敏锐度。

行动隐蔽迅捷而无声。

特制的导电凝胶被精准注入数个关键传感器的接口缝隙。

这种材料会随着时间逐渐固化,引发数据采集误差。

微型高频干扰器附着在数据传输线缆的外壳表面。

这些装置仅在特定电磁条件下启动,产生不易察觉的信号干扰。

部分地声探头被注入粘稠的硅基化合物,这些物质会降低探头对震动信号的敏感度。

完成这一切后,死士们迅速撤离现场。

他们需要等待,等待风暴最猛烈的那一刻。

……

中央归档库区内部,控制中心的巨大屏幕上。

外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曲线依旧平稳,所有指标维持在预设的安全阈值之内。

驻守人员对这套系统保持着绝对的信任。

特殊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独立能源,还有这套从未出错的感知系统。

他们深信,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天翻地覆,荒漠之下的堡垒依旧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