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开始一个一个地拨号。
电话那头,都是他在京城经营多年的老关系,老同学。
有在国家级智库工作的著名学者,也有在关键部委担任不大不职务的官员。
这些人,大多思想偏向保守,对这种激进的、带有浓厚资本色彩的改革模式,天然抱有警惕。
“老同学啊,最近汉东出了个‘绿藤模式’,不知道你听了没有?”
“是啊是啊,表面上看,数据非常亮眼。但是啊,我身在其中,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
“资本的力量太可怕了,简直是予取予求,地方政府完全成了附庸。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还有那个‘数字政府’,听着好听,实际上就是技术极权!把我们所有干部都当贼一样防着,哪还有心思干工作?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一时间,京城里,一股针对“绿藤模式”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在考察团正式出发前,关于它的争议,已经在一部分特定的圈子里,悄然发酵。
有人盛赞其雷霆万钧的高效。
就有人开始质疑其“资本干政”的危险倾向,以及“技术极权”对个人隐私和政治生态的潜在破坏。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对于这一切,身在绿藤的祁同伟,在考察团抵达的前两天,只做了一件事。
他召集了“数字政府”系统的技术负责人。
“将我们系统的所有后台数据接口,向考察团无条件开放。”
技术负责人大惊失色。
“祁顾问,这……这怎么行!后台数据是我们最核心的机密,万一……”
“没有万一。”祁同伟打断了他。
他看着窗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的每一句话,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数据里。这比任何华丽的报告,都更有服力。”
他转过头,看着满脸担忧的下属们,笑了笑。
“让他们看,随便看,啊?”
那份从容,那份自信,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心安。
考察团抵达汉东的前一夜。
绿藤的夜,静谧而深沉。
祁同伟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短信。
来自爷爷,祁明峰。
短信的内容,依旧是那般言简意赅,却重如泰山。
只有一句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身后,是国家。”
祁同伟看着这行字,许久,才缓缓收起手机。
他知道,爷爷这句话的分量。
这代表着,那些在京城涌动的暗流,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动作,早已在祁家这座定海神针面前,撞得粉碎。
这场所谓的“考察”,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