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交通局下属收费站的站长,利用职权,私设小金库,将部分过路费截留。
一名环保局的科员,在审批企业排污许可时,暗示对方购买其亲戚公司高价出售的“环保设备”。
一名街道办的主任,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物料采购中,与供应商勾结,虚报价格,侵吞差价。
金额都不算巨大,最大的也不过十几万。
但在过去,这种事情根本没人管,甚至都算不上“事”。
祁同伟看完报告,只在文件末尾批了两个字。
“严办。”
第二天,汉东省纪委督导组、绿藤市检察院、公安局联合行动,在同一时间,将三名还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干部直接带走。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一周后,处理结果通过红头文件,下发至绿藤市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公职人员手中。
开除公职,移交司法。
全市通报批评。
杀鸡儆猴。
这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官场老油条。
曾经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夜之间,彻底成为了历史。
再也没有人敢在审批流程上故意拖延,再也没有人敢暗示企业“意思意思”。
那套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天网”系统,让所有不轨之念,都在萌芽阶段就被彻底掐死。
半年后。
一份经济数据报告,震惊了整个汉东省委。
绿藤市,这个曾经全省GDP增长率常年垫底的“老大难”。
在过去两个季度,其增长率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跃成为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曾经破败的旧城区被改造成了时尚的商业街,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拔地而起,取代了低矮的棚户区。
街道变得整洁繁华,公园里随处可见带着孩子散步的市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名为“希望”的笑容。
“绿藤模式”的成功,已经无法被掩盖。
它的光芒,甚至刺痛了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经济学家的眼睛。
在一个国家级的高端经济论坛内部交流区,关于“绿藤模式”的讨论,已经刷了屏。
“疯了!绿藤市的数据我看过了,这个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它完美证明了强力高效的政府与无上限的资本结合起来,能爆发出多么恐怖的威力!”
“祁同伟是谁?查了一下履历,不到三十岁,从京海到绿藤,扫黑起家,现在又搞出这么个东西……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建议国家层面立刻重视!”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全国都推广‘绿藤模式’……”
“楼上的别做梦了,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复制!”
争论虽然激烈,但一个名字,却通过这些顶级精英的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了京城最高层那些大佬的视野。
祁同伟。
他的报告,他亲手设计的“数字政府”构架方案,他关于产业升级的施政纲领,被整理成一本厚厚的册子,悄悄地摆在了京城许多间办公室的案头。
绿藤市,CBD中心,新建成的“长藤之星”大厦顶层。
这里是秦若兰为祁氏资本在绿藤打造的总部,也是整座城市的最高点。
祁同伟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整座被他亲手重塑的城市,在他脚下,如同一张壮丽的画卷,铺陈开来。
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
他的心中,并无太多成功的波澜,只有一种棋局尽在掌握的绝对平静。
这绿藤,不过是他宏大蓝图上的一块小小的试验田。
这汉东,也不过是他走向更高舞台的一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