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各自安排(1 / 2)

佟书文将那份由龙二授意、经由阿豹观察和林只言片语综合印证后的情报传出。

这份报告不仅指出了日军为筹备“一号作战”正从华北各占领区大量抽调精锐部队和物资,导致许多县城、据点守备力量严重削弱,更基于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判断:日军主力南倾,其华北“治安区”腹地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空虚期,这正是我敌后武装力量巩固、发展,并主动出击的绝佳战略机遇期。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佟书文借着巡查仓库的名义,绕到南市那家熟悉的杂货铺,与曾铭进行了短暂而高效的交接。

曾铭接过那本《三字经》,手指在书脊某处轻轻一按,感受到微弱的凸起,心中了然,对佟书文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这本承载着重要战略分析的《三字经》,通过曾铭掌控的津塘地下交通线,以最快的速度,越过层层封锁,辗转传递,最终摆在了晋察冀军区乃至延安最高决策层的案头。

……

西北,窑洞内。

油灯的光芒映照着几人的面庞。

他们刚刚听取了关于日军“一号作战”意图及华北敌情变化的综合汇报,其中就包括了来自津塘提供的这份关键分析。

“同志们,”一位领导人指着地图上华北广阔的敌后区域,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鬼子这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想把主要兵力集中到正面战场,跟我们搞大会战。好啊,他把他华北的‘后院’腾出来了,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他拿起那份来自津塘的报告,轻轻拍了拍:“这份情报和分析很及时,很深刻!它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许多判断。日军主力南调,其华北占领区兵力空虚,伪军人心惶惶,这正是我们大力发展巩固根据地,扩大解放区,狠狠打击敌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我们前线的绝好机会!”

另一位领导人接口道:“对!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命令各军区、各根据地:

第一,趁敌空虚,集中主力,伺机拔除日伪据点,扩大解放区!

第二,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把根扎得更深!

第三,加强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伪组织!

第四,抓住敌人物资转运的节点,灵活出击,破袭其交通线,迟滞其正面进攻!”

战略决策迅速转化为一道道电波和一道道命令,飞向华北各地的红票指挥部。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当日军的“一号作战”就是中方称为“豫湘桂战役”在河南正面战场猛烈打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广袤的华北敌后,却是另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

在晋察冀,八路军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配合,向平汉、津浦铁路沿线及日伪守备薄弱的县城发起猛烈攻势,一度收复多座县城,将根据地连成一片。

在晋冀鲁豫,刘伯承、邓平指挥部队,趁敌后方空虚,广泛出击,拔除据点,破坏铁路,使得日军赖以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血管”处处栓塞。

在山东军区,罗荣桓统一指挥各部,利用日军抽调兵力南下之机,发动了一系列春季攻势,收复了大量村镇,巩固和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