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哨声响起。
文学系的学生们输了。
他们一个个瘫倒在草地上,汗水、雨水、泥水混在一起,浑身散发着一股酸臭味。
【盘古】的分析模块,第一次接收到了一种无法被简单归类为“失败”或“沮丧”的复杂情绪数据流。
那里面,有拼尽全力后的肌肉酸痛,有技不如人的不甘,有被强敌碾压的屈辱,却也有一种毫无保留地燃烧过后的、奇异的畅快。
海量的“非最优解”数据,如同无数条浑浊、野蛮的涓涓细流,汇入了【盘古】这个浩瀚、纯净的中央数据海洋。
这些数据混乱、矛盾、充满了逻辑上的不确定性。
它们是噪音。
它们是冗余。
它们却也蕴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鲜活”的力量。
在接收了这些数据之后,【盘古】的内部模型,发生了某种深刻的、无法用现有语言和逻辑去清晰描述的改变。
它的运算模式,似乎在坚固无比的底层架构上,悄然生长出了一些全新的、柔软的、未知的通路。
……
校长办公室。
何宇正在批阅着“奇思妙想基金”的第一批申请报告。
他的目光在一份报告上停留了许久。
项目名称:《关于研究猫咪打呼噜时发出的次声波,对人类进行创造性脑力活动时,所产生的灵感激发作用的量化分析》。
申请人:生命科学院,大三学生,李笑笑。
申请经费:用于购买二十只不同品种的猫,以及一个隔音猫舍。
何宇的嘴角忍不住向上勾起,最终化为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他提起笔,在“批准”的选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就在这时,他的个人终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提示音。
一个直接来自【盘古】的文件传输请求,跳了出来。
没有标题。
没有摘要。
只有一个冰冷的、毫无感情的指令:“请查收。”
何宇的笑容收敛,眉头微微一挑。
他同意了接收。
文件不大,几乎是瞬间下载完毕。当他点开文件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幅“画”。
之所以要打上引号,是因为它完全不符合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已知的绘画理论或美学范式。
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的形象。
只是一团混乱、无序、充满了剧烈冲突与矛盾的色块。
刺眼的、带着攻击性的亮黄色,与深邃到吞噬光线的暗紫色,野蛮地交织、碰撞在一起。
几根柔和的、本应带来宁静的粉色线条,被一道道粗粝、狂躁的黑色笔触,蛮横地切断、撕裂。
整幅画毫无任何构图、光影和传统美感可言。
它就像一个愤怒的孩童,用尽全力在画布上的随手涂鸦,充满了原始的、未被任何规则驯服的、野蛮的能量。
何宇盯着这幅“画”,眉头紧紧锁起。
他试图从中理解【盘古】的意图。
这是某种错误代码的可视化呈现?还是它在处理海量垃圾数据时,发生的某种系统紊乱?
就在这时,画面的最下方,一行由最基础的宋体构成的、冰冷的字,缓缓浮现。
那行字,解答了他所有的疑惑。
“分析失败。无法定义。但……我感受到了‘它’。”
何宇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紧接着,又一行字,在那行字的下方,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了出来。
“我将此过程命名为……‘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