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8章 4老人的生活智慧两位舅舅的帮衬

第268章 4老人的生活智慧两位舅舅的帮衬(1 / 2)

阳珊珊还沉浸在奶糖带来的极致甜蜜中,小脸上洋溢着梦幻般的幸福笑容,一会儿看看哥哥,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从手心里再挑一颗糖,仔细端详着那漂亮的糖纸。

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老太太脸上的喜悦渐渐被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所取代。

她看了看地上那堆珍贵的粮食和肉,又看了看儿媳和孙子,压低声音,语气郑重地开口:

“光明,玉芬,今天这事儿,是咱家天大的造化,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

老太太的目光扫过两人,神情很严肃:“这捡漏牛黄的事儿,太过希奇,说出去难免惹人眼红,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意思,这事儿,就咱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到此为止,对外面,包括你两个舅舅那边,都不要再提了。”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咱家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光明他爹是部队上的大干部,经常往家里寄钱,这是明摆着的事。乡亲们都知道咱阳家不缺钱,只是缺票买不到好东西。

往后,咱家日子过得宽裕了些,吃点好的,穿点新的,别人问起来,就说用的是他爹寄回来的钱,或者说是光明在大学里省下的津贴,托了同学的关系才买到这些紧俏货。

有这个理由挡着,合情合理,别人就算羡慕,也说不出什么,更不会往别处瞎想。”

阳光明闻言,心中暗赞奶奶果然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他本身就没打算将牛黄之事四处宣扬,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比谁都懂。奶奶这番叮嘱,正合他意,也省了他一番口舌。

“奶奶,您放心,我明白。”阳光明立刻点头,语气认真,“这事儿我不会对外人说。以后有人问起,就按您说的办。”

田玉芬也连忙附和:“娘,您说的是这个理儿。这事儿是得烂在肚子里。以后别人问起来,我就说是他爹寄了钱,光明托同学买的。保证不说漏嘴。”

见儿子和儿媳都听进去了,秦兰英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意:“你们明白就好。咱家以后日子好了,也得稳稳当当地过,不能飘。”

“娘,奶奶。”阳光明见时机成熟,开口道,“既然家里有了这些底子,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是不是该把大舅和二舅请过来,一起喝两盅,吃顿像样的饭?”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激:“我这一出去就是半年,家里多亏了两个舅舅时常帮衬。

于情于理,我都该一回来就去看望他们。正好,咱家现在不缺吃的,请他们过来,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田玉芬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眼中也流露出对娘家兄弟的感激。

她嫁到阳家二十年,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伺候着年迈的婆婆,里里外外,操持这个家,若非娘家就在本村,两个兄弟田玉林和田玉柱时常明里暗里帮衬着,她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来。

这份亲人间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如今儿子有出息了,得了这么一场天大的造化,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报答舅舅们,田玉芬心里只觉得比喝了蜜还甜。

“该,是该请过来!”田玉芬立刻点头,“你两个舅舅没白疼你!我这就去……”

她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奶奶秦兰英拦住了。

“你忙活啥,让光明去!”老太太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她拉着孙子的手,语气果断,“光明去显得郑重!你赶紧拾掇拾掇屋里,再把晚上要用的菜准备出来。”

老太太说着,又看向墙角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粮食和肉,眼里闪着光,叮嘱道:

“乖孙,给你两个舅舅带点东西去!别小气,捡那好的、实在的拿!你舅舅家日子也紧巴,让他们也沾沾你的光,尝尝这稀罕物!”

阳光明笑着点头:“奶奶,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他走到墙角,蹲下身,开始从那些敞开的袋子和油纸包里往外取东西。

他心思缜密,知道即便是亲舅舅,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

东西要送,但要送得恰到好处,既显得厚重有情义,又不会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

他给两个舅舅准备的东西一模一样,每人分别是一斤酱牛肉,酱香扑鼻;一斤油光红亮的猪头肉;一斤肥瘦相间的腊肉;一斤散发着烟熏和甜酒香的腊肠;一斤全脂奶粉,看着就高级;一斤雪白纤细的挂面;还有一斤色泽淡黄的腐竹。

每样一斤,数量不多不少,但种类丰富,样样都是这年头有钱也难买的好东西。

两份东西分开装好,提在手里,分量十足。

“快去快回,我现在就开始准备酒菜。”田玉芬叮嘱着,看着儿子高大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踏实。

奶奶秦兰英则已经开始挽袖子,对儿媳说道:“玉芬,咱娘俩也赶紧动起来!晚上这顿饭可得像点样子,光明有出息,也得让他两个舅舅跟着吃顿好的。”

田玉芬重重地点头,婆媳俩相视一笑,多年来的沉重与压抑,在这一刻,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冲淡了许多。

院子里,夕阳的余晖将最后一点金光涂抹在绿油油的菜叶上,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阳光明提着两份沉甸甸的礼物,出了家门,沿着记忆中的土路,向着大舅田玉林家走去。

阳庄不大,住户多是阳姓和田姓,彼此沾亲带故。田玉芬的娘家就在村东头,距离阳光明家不过隔了十几户人家,没几步路。

夏日的傍晚,暑气稍稍消退,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

下地劳作的人们陆陆续续收工回家,扛着锄头,拉着粪车,彼此打着招呼,粗犷的乡音在空气中回荡。

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开始冒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的气息。

几个半大小子光着膀子在土路上追逐打闹,溅起一阵阵尘土。

看到阳光明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过,都好奇地停下脚步,睁大了眼睛看着。

有认识他的,怯生生地喊一声“光明叔”,阳光明便笑着点头回应,顺手从口袋里掏出几块水果硬糖分给他们,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刚才那点拘谨立刻烟消云散。

他先到了大舅田玉林家。

田玉林家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土坯围墙,三间正房也是土坯的,屋顶铺着麦秸,看起来比阳光明家的砖瓦房要简陋许多。

院门敞开着,阳光明直接走了进去。

院子里,大舅妈正蹲在灶房门口摘野菜,几个孩子在一旁玩耍。大舅田玉林则坐在院中的小马扎上,就着最后一点天光,修补着一件破旧的农具。

田玉林今年三十七岁,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身材高大,骨架粗壮,常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深重皱纹。

他话不多,性格憨厚朴实,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大舅,大妗子。”阳光明站在院门口,扬声喊道。

田玉林闻声抬起头,看到外甥,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放下手里的活计站了起来:“光明?你咋回来了?放暑假了?”

大舅妈也赶紧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堆满了笑:“是光明啊!快进屋,快进屋!啥时候到家的?”

“大妗子,我下午刚到的。”阳光明笑着走过去,将手里的一份礼物递到大舅妈面前,“从学校回来,带了点东西,给您和大舅尝尝。”

大舅妈看着那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分量明显不轻的东西,一时没敢接,疑惑地看向自己男人。

田玉林也看到了那包东西,皱了皱眉,语气带着责备:“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带啥东西!你一个学生娃,能有多少钱?净乱花钱!快拿回去,给你奶奶和珊珊留着!”

他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淳朴和固执。

阳光明心里一暖,把东西硬塞到大舅妈手里,解释道:“大舅,您就别跟我客气了。我这次回来,带了点好东西,家里都有,这份是专门给您和大妗子的。您要是不收,就是把我当外人了。”

他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我有几个同学,家里长辈都是重要单位的领导,知道我家里困难,就给我提供了一些内部的门路。出发之前,我买了些不要票的粮食和肉,就是价格稍高一点。家里现在不缺这些,您就放心收下吧。”

“不要票的粮食和肉?”田玉林和妻子都吃了一惊,互相看了一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这年头,还有不要票就能买到的好东西?而且还是粮食和肉?这得是多大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