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5章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

第265章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1 / 2)

一九六零年,七月五号,北大。

窗外的蝉鸣一声高过一声,嘶哑着,联绵成片,将这夏日午后的静谧衬托得愈发深沉,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阳光明坐在靠窗的下铺,手里捧着一本《高等数学导论》,目光却并未聚焦在那些复杂的公式与符号上。

他的眼神有些飘忽,穿透了书页,穿透了墙壁,似乎落在了某个遥远的不为人知的维度。

距离那场无声的“觉醒”——“胎中之谜”的破解,已然过去三天时间。

那被时空尘封的前两世记忆,如同深埋冰川下的古老河流骤然解冻,携带着磅礴的信息量与沉淀的情感,汹涌且和谐地汇入了这一世十九年的人生溪流之中。

第一世,他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服务于顶级富豪的生活秘书。

那是一个资本与科技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他见识过奢靡的顶峰,也洞悉其下的暗流,更在一次次的极限挑战中,锤炼出超越常人的心智与应变能力。

第二世,他成为了六九年魔都的十七岁青年阳光明。

凭借觉醒的随身冰箱空间与前世历练出的过人手腕,他在那段波澜壮阔、又时常疾风骤雨的时代洪流中,不仅小心翼翼地守护住了家人周全,更在政策的缝隙间游刃有余。

悄然构建起一个横跨多领域的商业帝国,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得以安稳活至一百一十岁高龄,无疾而终,堪称传奇。

而今,这便是第三世了。

如今,这具年仅十九岁的身体里,此前十九年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属于农村少年的质朴情感、对知识的渴望、对家人的牵挂,与他那历经两世沉浮、饱尝世事沧桑的灵魂,已经彻底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再想起远在冀省应县农村的母亲、奶奶和妹妹时,那份揪心的思念与责任,是如此的自然而真切,没有丝毫的隔阂与陌生。

原身,或者说“自己”的前十九年,是争气的。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不算差的天赋,从那个看似普通实则有些特殊的农村家庭里挣扎出来,考入了这所无数人仰望的最高学府。

说家庭“不算普通”,是因为他那年仅四十岁的父亲,是一位手握实权的大校師长,地位显赫。

然而,这层耀眼的光环,并未能照亮原身和家人的生活。

一九五二年,父母办理了离婚手续,父亲很快另组家庭。

他和年幼的妹妹便跟随母亲以及年迈的奶奶,继续在冀省应县老家,在那个典型的北方村庄里,过着与绝大多数农户无异的清贫而艰辛的日子。

父亲那边,除了定期寄送一些生活费之外,几乎再无更多的联系与关怀。

好在,原身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天资,更有一股不愿服输的韧劲。

他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一路从村小、县中,过关斩将,最终在五八年那个夏天,拿到了这所无数人仰望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家乡方圆几十里地的骄傲。

今天是学校正式放暑假的日子,宿舍楼里比往日喧闹了许多。

走廊里不断传来杂沓的脚步声、青年学子们相互道别的欢笑声与约定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归心似箭的躁动气息。

阳光明已经买好了后天回家的火车票。一张薄薄的车票,承载着沉甸甸的思乡之情。

之所以特意留出一天的空余时间,是因为他需要处理一件眼下最为紧要的事情——弄点现金。

原身作为一名这个年代的普通大学生,生活拮据是常态。

除掉必要的生活开销和购买那张珍贵的返乡火车票后,他摸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将零零散散的毛票和硬币堆在床上,仔细数了三遍,最终确认,全部家当只剩下五块六毛钱。

五块六毛,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需凭票证供应的年代,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得可怜。想要凭这点钱改善家中困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让他像这个时代大多数苦熬着的人一样吃苦,是绝无可能的。

其他人是没办法,只能吃苦。

而他却是有金手指的人,如果和以前一样继续吃苦,不做改变,那就是没苦硬吃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经历过前两世,尤其是第二世那富甲一方、锦衣玉食的生活后,阳光明实在无法忍受这种身无分文、朝不保夕的窘迫感。

这并非单纯的物质享受欲望,更是一种对自身及家人命运掌控力的基本需求。

更重要的是,融合了这一世的记忆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接下来的这两年,将是脚下这片土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艰难的时期。

家里的母亲和奶奶,日夜操劳,妹妹正在长身体的关键年纪,她们却常年忍饥挨饿,面色蜡黄。

他必须带钱回去,也必须带一些不易引人怀疑的物资回去,先让家人渡过眼前的难关。

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对掌控自身命运的渴望,让他无法安于眼下这种赤贫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他那安身立命、屡次助他渡过难关的根本依仗——那个神奇的九百升冰箱空间,又一次忠诚地跟随他的灵魂,穿越而来。

意识轻轻触碰着那个存在于意念深处的稳定而熟悉的空间,感受到里面被各类物资塞得满满当当的“充实感”,阳光明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安稳与欣喜。

死后意识不灭,再次穿越,活出第三世,这本就是逆天般的运气和造化。

而金手指不仅依旧存在,更让他满意的是,上一世在生命尽头,意识到冰箱空间极可能伴随自己开启新旅程后,所做的那些极具前瞻性的精心准备和物资替换,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这一世空间每日刷新的基础模板。

上一世,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他调动了所能调动的大量资源,不再追求单一物资的数量,而是力求“少而全,精而广”,尽可能覆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发展、避险乃至享受需求。

个人武力和应对危机方面,他准备了拆卸开的最先进单兵装备组件,虽然每样数量不多,但关键部件齐全,足以在需要时组装出具备强大威慑力的武器。

还有特制的小型监听监控设备、小型无人机、多功能小型切割机,以及一套极简但功能无比强大的综合野外生存装备。

这些都被分门别类,妥善放置在空间的特定角落。

金钱硬通货方面,他储备了五十公斤纯度极高的黄金,体积约为二点五九升,金灿灿地堆在一角,散发着永恒而诱人的光泽。

还有少量易于流通的大洋、小规格银条,以备特殊时期的不时之需。

各类天然珠宝玉石,如翡翠、珍珠、和田玉、田黄石、鸡血石、钻石、红蓝宝石等,以及少量高精度的人工合成宝石,也占据了一些空间,这些都是跨越时代的硬通货。

他甚至考虑到农业发展的可能,准备了各类高产的农作物良种,希望能在有需要的时空为改善民生发挥作用。

药品是重中之重,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资源。

一个极其完备的几乎涵盖所有常见疾病的医药箱自然不可或缺,里面不仅有大量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全套的外伤清创缝合包扎用品,更有针对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药物。

此外,他还准备了多种重要传染病的疫苗,以及各类名贵天然中药材,如足年份的野山参、鹿茸、顶级牛黄、天然麝香等,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专业包装,力求保持药效。

科技与知识储备方面,他带入了一台充满电的,最先进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各自配备了一块大容量备用电池。

此外,还有二十块经过严格筛选的移动硬盘,里面存储了海量的跨学科的电子资料——从最基础的科学原理、详尽的工农业各门类技术手册、前沿的医学知识及手术图谱,到完整的历史文献档案、中外文学作品库,乃至一些重要的商业数据模型和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

这些,是他留给任何未知未来的,无比珍贵的知识火种和宝库。

必要的服装鞋帽也从四季和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做了充分考虑,甚至还包括各种经过高压处理的压缩布料、压缩棉花、压缩蚕丝、压缩羽绒、压缩羊绒以及压缩毛线羊绒线等原材料。

他甚至准备了从低到高不同度数的近视镜和老花镜各几副,以应对视力变化。

食品更是一个大类,他准备了足以应对从荒野求生到日常改善各种情况的食品。

从高能量高营养的压缩干粮、各类军用罐头,到易于长期储存的真空包装米面、食用油、复合调味品、各种蔬菜,再到一些真空包装的熟食、耐储存的零食和全面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补充剂。

整个九百升的冰箱空间,被这些种类繁多得惊人的物资塞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没有浪费一升的容积。

每一种物资的摆放位置,都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空间最大化利用。

当然了,物品的种类虽多,但数量极少。

随着这一次穿越,冰箱空间这个神奇的金手指,也多出一些新的、更加强大的功能。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基础,刷新出的物品,乃是基于他上一世最终准备好的物资模板。

每日午夜时分,空间内那些未被占用的固定位置,会准时刷新出与之前存放在此物品完全相同的物资,数量、品质、包装,毫无二致。

其次,在周身两米范围之内,他可以凭借意念直接收取或放出小件物品,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必须用手触碰到目标物。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操作的隐蔽性和便捷性。

第三,他可以借助冰箱空间与现实的某种神秘联系,实现某种程度的“意念透视”,能够清晰地“看”到周身两米范围内的一切景象,无论中间是否有墙壁、箱柜等障碍物阻隔。

这堪称是预警、探查的神技。

当然,空间原有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物品一旦从空间内被挪动位置,即视为固化,不再因为刷新而消失;替换已取空位置的原有物品,即终止该位置的刷新等,并未改变。

如今身处一九六零年,全国范围内的物资短缺问题极其严峻。

冰箱空间里,那些每日都能刷新产生的各类食品,无疑是最为急需、最能解燃眉之急的东西。

有了它们,至少他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吃饭问题,得到了最基础的保障。

在确保了最基本的生存底线之后,获取这个时代通用的现金,就成了眼下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他需要一笔资金,立刻改善远在老家的母亲、奶奶和妹妹的生活,并为后续可能的一些规划和行动打下基础。

出售空间物资,无疑是最快捷的变现方式。

他的意识在空间里那琳琅满目的储备中快速扫过,迅速做出了权衡。

首先排除了黄金和珠宝玉石。

这些东西价值太高,太扎眼,在当下高度计划、管控严格的环境下,大量出手极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粮食和成品药品虽然同样珍贵无比,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大量出售,来源根本无法解释,风险系数极高,无异于火中取栗。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名贵中药材上。尤其是天然牛黄。

他清晰地记得上一世在魔都济世堂了解到的信息,天然牛黄属于国家严格管控、实行统购统销的名贵药材之一。

像同仁堂这样的国营老字号药店,会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和制定的价格进行收购,价格不菲,且流程相对正规,有票据凭证,风险可控。

他决定,就出手一部分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牛黄。

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胆黄,颜色金黄纯正,纹理清晰,俗称“乌金衣”,香气浓郁而特异,品相极佳。

按照记忆中这个时期的大致收购价,这种品相的特级胆黄,每克价格应该在六十五到八十元之间。

他不需要太多,初步计划出手三十到五十克。

按最高价八十元每克计算,三十克就是两千四百元!

这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仅三四十元的年代,绝对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足以让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并能切实地改善家庭状况。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阳光明决定,第二天上午就去京都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出售这部分牛黄。

七月六号,上午。

校园里比昨日更加空荡寂静。同宿舍的其他五名同学,都已经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一大早,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原本略显拥挤的六人间,此刻只剩下他一人,床铺都空了,显得格外宽敞,也格外冷清。

他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有些磨损的白色短袖衬衣,下身是一条深色的、膝盖处微微拱起的旧长裤,脚上穿着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

这一身打扮,是这个时代最普通不过的学生模样,毫不引人注目。

他走到宿舍门后那块水银有些剥落、映像模糊不清的小方镜前,仔细整理了一下衣领。

镜中,映出一张年轻而英武硬朗的面容,眉眼间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冷静与洞察,那是历经世事后独有的神采。

他将意识沉入空间,小心翼翼地用事先准备好的浅黄色油纸,包裹了约三十几克金黄色的、块状或瓣状的天然牛黄。

为了更符合“家藏”的特征,他还特意将其中一小块轻轻敲下些许碎屑,让边缘看起来不那么齐整。

将油纸包稳妥地放入那个半旧的帆布包里,阳光明拉开宿舍门,走了出去。

夏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因高温而微微扭曲。路旁槐树的叶子蔫蔫地垂着,知了的叫声似乎也被热浪蒸得有些有气无力。

他推着借来的二手自行车,出了校门,翻身骑上,熟稔地穿行在京都的街道上。

六零年的京都,与他记忆中上一世长期生活的魔都相比,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街道更加宽阔、笔直,布局规整,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度。

但街上的机动车辆稀少得可怜,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吉普车或卡车,都能引来行人的注目。

自行车是绝对的主流,如同潮水般,在专门的自行车道上流淌。

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被长期艰苦生活磨砺出的坚韧,以及些许营养不良造成的菜色。

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刷着的大幅标语和宣传画,色彩浓烈,线条刚硬,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无声地宣扬着这个时代的主题。

他按照记忆中的方位和路牌的指示,偶尔下车礼貌地询问一两位看似本地的行人,一路向着前门方向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