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和洛阳告别(1 / 2)

第210章和洛阳告别

虽然早先就有了预料,但当李贤真听到武曌将这事儿宣判出来的时候,脑袋里依旧「

嗡」了一声。

自己从当初的宗室叛乱案起就被召到洛阳,可武墨早不宣,晚不宣,偏偏等到朝臣们推举的对象是显弟的时候才宣布将他立为储君,这意味著什么,几乎已经不言而喻。

自己——或许真的不是武墨亲生。

联想到这些年来自己所受到的委屈、冷遇和猜忌,巴州的绝望,洛阳的隐忍所有画面在脑中翻腾,最终化为一股难以抑制的悲愤。

李贤的声音也带上了几分真情实意的控诉:「陛下!儿臣李贤,有本奏!」

李贤突然的出声,让原本准备山呼万岁的朝中大臣们都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们这才意识到,大殿之上,还站著一位有资格担任储君之位的皇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贤。

万众瞩目。

李贤再次高呼:「陛下!儿臣李贤,有本奏!」

李贤一步从班列中踏出,他甚至没有跪下,就那么直挺挺地站在御阶之下,仰头望著那高高在上的武曌。

「陛下!立储乃国之重典,儿臣本不该置喙!

「然,儿臣只想问一句,同样是您的儿子,为何显弟在房州蹉跎数年,一回洛阳便可入主东宫?而儿臣自巴州归来,谨言慎行,克己奉公,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何在陛下与诸公眼中,竟连一丝机会也无?!」

他这番话,没有直接攻击李显,却字字泣血,将矛头直指武墨的偏心。

李贤心里明白,这只是一出戏。

刘建军让他争,是为了让他演这出争而不得的戏。

是为了今后北上的铺路。

但——

他的心里依旧有不甘。

这一刻的「争」,已经无关乎刘建军的任务了。

既然明知争而不得,那不如竭力的去争一回,好让自己—真的死心。

他的脸色苍白,眼圈却隐隐泛红,胸膛微微起伏,声音里带著一种压抑了太久,终于无法忍受的控诉。

李贤突然的出声和这石破天惊的质问,让朝中大臣们都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愕地看著他,仿佛不认识这位一向以温润恭顺示人的沛王似的。

就连狄仁杰等人,也面露惊诧,似乎没料到李贤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爆发。

李显更是吓得浑身一抖,下意识地想要开口。

而此刻,武墨的脸色也瞬间沉了下来。

「李贤!」

一声怒喝,让满朝文武收回了目光,战战兢兢地看著脚下的地面。

李贤也是头一次这么正面的面对武墨的怒火。

「儿臣在!」

「朕立何人为太子,乃朕之权衡,社稷之需!何须向你解释?!显儿仁厚,众望所归,你在此咆哮朝堂,质问于朕,眼中可还有君父?!可还有法度?!」

「儿臣眼中自然有君父!有法度!」

李贤仿佛豁出去了,声音反而稳定下来,带著一种心如死灰般的平静:「正因心中有君父,儿臣才更不能明白!陛下常教导儿臣等要兄友弟恭,要为国尽忠!儿臣自问,从未有负陛下,从未有负武周!为何——为何偏偏是儿臣,永远是被舍弃的那一个?!「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嘶吼出来的。

他内心的理智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智的,若是一不小心,自己或许连如今沛王的爵衔都留不下。

但,他心里太委屈了。

是,自己或许的确不是武曌亲生,但这么多年的母亲也叫了,自己在名义、在宗法、

在礼制上,也都是名正言顺的武曌亲子,哪怕武曌只是自己的继母,但对自己,也不该如此之差吧?

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将贾贵人所生的皇子刘炟收为继子,可对他依旧是视如己出,尽心尽力,抚育教导,慈爱倍至。

同样是汉朝,邛成太后王氏非汉宣帝的生母,也非太子刘奭的生母,然而,她成为皇后乃至皇太后后,依旧悉心照料非亲生的太子刘奭,待他如同己出。

可为何,武坚却是如此?

李贤直视著龙椅上的武曌。

这是极为失礼的行为,但这一刻的李贤,却只想问一个为什么。

哪怕——

武婴在朝堂上公然宣布自己并非亲生也行。

武曌被他这单刀直入的质问噎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复杂情绪,但旋即被更深的怒意覆盖。

「放肆!」

武曌猛地一拍御案,声震殿宇,「李贤,你是在指责朕不公吗?!朕念你往日辛劳,不与你计较!若再敢胡乱语,休怪朕不念母子之情!退下!」

可就在这时。

「报!」

一声急促的传报声由远及近,一名兵部官员手持插著红色羽毛的紧急军报,踉跄著冲入大殿,扑通跪地,气喘吁吁地高喊:「陛下!紧急军情!安东都护府急报!高丽联合鞋鞨部族大举进犯,连破数城,兵围新城!薛讷将军血战不退,请求朝廷速发兵救援!」

这突如其来的边患警报,如同一声惊雷,瞬间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暂时打破了李贤与武曌之间那剑拔弩张的僵局。

群臣哗然,纷纷议论起北疆的紧急军情。

李贤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也冷静下来了一些。

他有些暗恼自己太「情绪化」了,若他能像刘建军那样,随时都能保持冷静就好了。

短暂的恢复情绪后,李贤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将所有的委屈、不甘、愤怒都压了下去,再次开口:「陛下——」

他这一声,让刚刚有些嘈杂的大殿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他,不知这位刚刚经历了「失位」之痛的沛王,还想做什么。

李贤缓缓站直身子,整理了一下因激动而有些凌乱的衣冠,面向武曌,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儿臣李贤,请命北上!愿赴安东军前,效命疆场,戴罪立功!不求权位,不慕虚名,只求以此残躯,护卫我武周边境,扬我国威于域外!

「恳请陛下,恩准!」

「哗!」

李贤这话一出口,朝中诸臣再次惊哗。

一个从未领过兵的皇子,竞然主动请缨前去抗击高丽?

但很快,就有人猜到了李贤此举的「真实意图」。

这是一个心灰意冷的皇子。

他的请缨不是为了求战,而是单纯的为了远离朝堂,远离这伤心之地。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望向了龙椅上的武婴。

李贤的声音还在大殿中回荡。

武墨没说话,只是眼眸微垂,和李贤平静的对视著。

这武周的朝堂上虽然多是谄媚之辈,但短暂的安静后,绝大多数人也都明白了李贤此举的「意图」,下意识地,看著李贤的目光就带上了一些同情。

朝堂上静悄悄,李贤依旧和武墨对视著,但眼神中却已经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惶恐0

直面武墨的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如今如日中天的武曌。

终于,武曌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准。」

仅仅一个字,却让李贤紧绷的心弦骤然一松,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空落落的虚脱感。

她果然——没有丝毫挽留。

「沛王李贤。」

武墨继续道,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静:「既有报国之心,朕便予你机会历练。

「即授李贤为安东道粮械监运副使,协理大军粮草辎重转运、屯田及军械核查事宜,归于薛讷节制,望尔恪尽职守,勿负朕望,即赴任,不得有误!」

粮械监运副使!

这个官职一出,不少大臣眼中都闪过一丝了然和更深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