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立储(1 / 2)

第209章立储

刘建军又荒唐到了第二天中午。

李贤其实也能理解。

刘建军正是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虽然他和上官婉儿同在洛阳,但平时碍于身份的原因,却只能扮作相互不熟悉的样子,这种滋味,最是难熬。

但—

李贤觉得刘建军还是有点太放纵自己了。

他用自己想要和狄仁杰探讨棋艺的理由,把狄仁杰留了下来,于是,上官婉儿也「不得不」留了下来监视狄仁杰这位国之栋梁。

然后第二天,他甚至都没能起床去送一下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倒是没什么事,面色红润,像是喝了什么滋补的鸡汤似的,反观刘建军,李贤送完上官婉儿,来到他那小院子的时候,看到他甚至连起床都费劲儿他两个腿在打摆子。

李贤觉得他有点太拼了。

然后又想,卢照邻那句「吾适以尔小别,今将千二百期」,说得简直太好了,刘建军和上官婉儿虽然不是「小别」,但却也胜似小别。

于是,他也有些思念在长安的绣娘了。

他和绣娘,才算是真正的小别。

刘建军起床都费劲,李贤也就没有太过叨扰他,让他舒舒服服的睡了一天。

等到傍晚的时候,刘建军才勉强恢复一些精神,跑来找到李贤。

「贤子,狄仁杰走了?」

李贤好笑的看著,说:「狄公知我不擅棋艺,与我对弈了几局后,便以犯困为由,歇在了王府厢房,今日晌午,才与上官姑娘结伴离开王府的。」

刘建军讪讪地笑了笑:「这老头还是懂得体贴。」

李贤好奇道:「你找他有事?」

「不算太紧要的事儿。」刘建军摇了摇头,接著说:「你不是好奇我什么时候勾搭上李昭德的么?就是通过狄仁杰这条线,他在朝为官,结交其他官员的机会比咱们多,李昭德就是他拉拢的。「

李贤恍然。

刘建军又说道:「所以我打算问问他最近还有没有结识一些可靠的官员来的,咱们总得慢慢扩上的势力才——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件重要的事儿交代他。」

「什么事儿?」

「让他去支持显子。」

「支持显弟?」李贤讶然。

「当然了,你都能看出来你母皇立储的态度在显子那边,狄仁杰能看不出来?那既然明眼人都知道狄仁杰能看出来武墨的态度,你母皇能不知道?你母皇既然知道狄仁杰看出了她看中的继承人是显子,那如果狄仁杰不支持显子,她会不会起疑?」

刘建军这话绕了好几个弯,李贤反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刘建军接著说道:「让他支持显子,能让武墨那老娘们儿更相信他是一个忠于李唐的臣子,而非一个忠于你的臣子,这对咱们的普兰必有好处,很大的好处。」

===**

时间在等待中总是难熬的。

刘建军的「普兰必」需要等到薛讷那边的消息才能开展,所以,李贤在洛阳的日子也有些百无聊赖。

刘建军的冠礼,给他带来的改变,除了他还不太习惯旁人唤他「爱国」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所以,李贤还是按照他的习惯,继续管他叫刘建军。

就像刘建军从来不唤李贤的表字「明允」样。

刘建军这人真奇怪,好像世俗人的习惯都跟他格格不入一样。

三月逐渐过半,望日。

李贤照例参加了朝会,充当了透明。

李显又被召到了朝会上,但这次的朝会武墨却没怎么提立储君的事儿,而是聊起了她那「控鹤监」

当然,现在控鹤监已经改名为奉宸府了。

现在的奉宸府在武曌心中的地位极高,不光是她收拢人才的机构,还是她豢养宠男子的所在,所以,有的人为了巴结她,削尖了脑袋也要钻进奉宸府,甚至朝野间不少人公开向她毛遂自荐,有的说他比张昌宗还漂亮,有的说他比冯小宝还结实。

这对武曌来说当然是好事,她巴不得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但这事儿在朝堂间的风声总归是不好听的。

而且,奉宸府的名声也会大受影响。

这不,今天就有一位大臣谏言说:「男宠有这么几个人就可以了,不要整天海选美少年啦,这样影响多不好啊!」

武墨或许觉得这话也有道理,于是正儿八经的商讨起来了解决方案。

其实所谓的解决方案,商量来商量去也就那么几套,冯小宝当初是靠著注释《大云经疏》「洗白」的,所以,现在的张氏兄弟也有那么几分效仿冯小宝的意思。

有人建议让张氏兄弟继续注释类似的经文,还有人建议让他们编撰出书。

最后武墨的决定,是让张氏兄弟领衔编书,书的名字叫《三教珠英》。

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诗歌集,主要记载的都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而张氏兄弟虽然有些文采,但显然是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武曌便下令召集了一些当世出名的诗人,当然,她也想到了王勃。

相比于刘建军,武墨对王勃的感官还算可以,因为王勃虽然形貌不如刘建军那么少年俊俏,但胜在面皮要白上许多,很符合她的审美。

于是,也就在朝堂上问了李贤王勃的去向。

李贤心想,王勃天天被刘建军安排著在外面四处跑,自己哪儿知道王勃跑去哪儿了?

于是,便老老实实答道:「子安性子好动,如今游历到了何方,儿臣也不知晓。」

武墨似乎有些失落,但也没有太多追问,便又重新和大臣们确定起了人选。

李贤于是便又老老实实退回了班列。

看著朝堂上讨论的热火朝天,李贤神情有些恍惚。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当初冯小宝受宠的模样,和现在何其相似?

只是当初的冯小宝嚣张跋扈,而现在的张氏兄弟至少明面上算得上乖巧懂事,不招惹是非。

而且,朝臣们似乎也默认了张氏兄弟这样的存在。

或许对他们来说,一对乖巧安静的「兄弟花」,总好过一个易燃易怒的冯小宝。

「应该是莲花似六郎,你怎么能说六郎似莲花呢!」一声突兀的声音打断了李贤的思绪。

李贤顺眼看过去。

这人是武曌一系的大臣,也是一位宰相。

名唤杨再思。

但旁人私下里却不这么称呼他,而是管他叫「两脚狐」,意思这人就像一只直立行走的狐狸,狡猾成精了。

而他刚才突然出声,是因为有另一位官员夸张六郎长得唇红齿白,面似莲花,于是,他才出口反驳。

李贤沉默不语。

但武墨却表现得很愉悦,虽然假装板著脸的训斥了杨再思,说他在朝堂上净说些有的没的,但却没有说出任何实质惩罚的话来。

望日的朝会在一片极尽谄媚的恭维声中结束。

李贤也回到了沛王府,虽然李贤觉得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儿也没有什么必要跟刘建军说,但他还是惯例的复述了一遍。

但刘建军听完后,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然后问:「你刚才说,他们最终确定下来的诗人有什么宋之问、杜审言?」

李贤一愣,点了点头。

「杜审言我知道,老王和我说过,他和老王还有些交情。」刘建军接著说。

李贤点头:「文章四友嘛,他和子安结识自然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