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家之所以称它,还是有原因的,因为它乱。
早年的香港也是一个乱字,黑帮盛行,打打杀杀,可谓是乱世香港。
桃坑也是一个乱字,有点当年香港的味道。
桃坑乡虽然是一个乡,却无派出所,只设了一个林业派出所,只管林业,不管刑案。
桃坑的刑案归湖口派出所管。
自然这里就出现了法律上的真空,让很多外地不法之徒钻了空子,胆子大起来。
有四件事让鄙人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是有一户山民遭到歹徒的抢劫。
这户人家位于山脚下,独门独户,周围并无人家,几个外地来的木材贩子,强行闯入,用刀把一家人牢牢控制住,胡作非为。
歹徒见是独门独户,干脆不走了,住在他家,杀猪宰鸡,大吃大喝,搞得乌烟瘴气。
幸亏,他家大女儿在山上砍柴,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一群歹徒,于是火速赶到乡政府报案,后来乡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才把这种群歹徒抓了起来。
这条消息当年发在《湖南日报》上,我看到后准备计划写一篇特稿。
当时这类社会特稿火遍全国,各报刊大量需要此类稿件,我产生了强烈的写稿冲动,可惜后来时间不允许,只得放弃,但此事一直留存在鄙人心中。
第二件是下背广一户人家的姑娘被人强奸了。
这天晚上,这姑娘一个人从坑口街上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两个木材贩子,他们见是一个单身姑娘,起了歹意,动手动脚,最终将其强奸。
当时姑娘拼命呼救,可惜是山区,周围没有人烟,姑娘只好哭着回了家。
这件事第二天就在街上传开了,大家深为震惊。因为这种事在客家山区几乎从未发生过。
第三件事就是一家商店遭窃。
供销社在坑口饭店对面设有一家商店,由一个女营业员负责守店。
这家商店经营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没出过事,但自从外地商贩来之后,一切都乱了套,有一个小偷盯上了这里,连续几晚都来到这里偷窃。
这个女营业员早就发现了,只是考虑这个小偷是男的,自己打不过,于是不吱声,谁知,这小偷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着她的面偷。
她终于忍无可忍,等小偷走后,她立即在大街上呼救,我们听后马上冲了出去,一时间来了十多个人,最终没抓到,因为是夜晚,再加上小偷跑了一段时间了,自然抓不到,但这个事也是坑口街首次出现的偷盗事件。
第四件事就是后来我家也遭偷了。
我家住了几个舲舫人。
一天,其中一个人趁我家没人的时候,悄悄从三层土灰楼上揭开楼板,钻入我家后楼,从衣柜里拿走二十多元。
现在二十多元看起来不多,当年却是一笔大钱。
我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多元,这二十多是全家一个月的伙食,当时家人立即到乡政府报案。
这个舲舫人到案后,死不承认,说没偷,但从他身上搜出的钱上却写有字,而这个字正是我家人写的。
我之所以把这些说出来,主要原因是以前在客家山寨里,此类事是十分罕见的。
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一切都变了,变得混乱不堪,人心不古,江湖凶险起来,就像早期的香港,所以有人说坑口街是“小香港”。
可以说,这是桃坑客家人大规模原始资本的积累,虽然每分钱都渗透了血泪,却是客家人经济起飞的基础,不少人开始经商办企业,并获得了成功。
这是桃坑客家人走上自立自强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值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