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东西方医学之间的鸿沟,似乎并未因为科技的发展而缩小。
反倒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医学的矛盾越发的明显了。
也就在众人正议论纷纷之时。
突然,华夏中医药协会的副会长沈中书转头将目光投向了谢星远,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道:
“谢老,要不您也讲几句如何?我们也想听听您老的看法,不知道您老是如何看待咱们这个中医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听到沈中书这么一问。
谢星远便知道自己不说点什么好像是过不去了,毕竟自己这边的晚辈都已经开口了。
想了想,谢星远的目光扫过整个会场,随后淡淡的开口道:
“诸位探究基因之精妙,这一点是不错的,科技在发展,人文在兴盛,自然人类所知之事也在逐渐增加。”
“但是,基因和中医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医是中医,基因是基因。”
“譬如一株参天古木,大家可解析其种子基因,知它何以长成松而非柏,此乃‘知其然’。”
说到这里,谢星远微微一顿,随后继续说道:
“但是同一种子植于‘沃土’与‘瘠壤’之间的差异,在‘阳光雨露’与‘风雨摧折’的环境差异下,最后得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
“按照现代理论来说,基因可以说是生命的图纸。”
“而我们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乃是孕育执行这份图纸的天地与工坊。”
“图纸既定,难以更改。”
“但天地之温寒燥湿,工坊之运转盈亏却可调,可养,可治!”
“我中医数千年所行便是通过调和阴阳,疏通气血,扶正祛邪来优化这片天地,强健这座工坊,使得其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其带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谢星远一边说着,一边扫视着会议室内的众人,声如洪钟道:
“人体基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的进步,而我华夏中医亦是古人的医疗经验,知基因之倾向可更早预警,中医之调理可改善内境弱化其害。”
“当然了,想要将基因与中医相结合现在还言之过早,在人体基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之前,任何医学的进程都得小心求证,认真摸索,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牵强附会。”
说完,谢星远便不再多言,拿起桌上的茶杯便喝了起来。
会议室内的众人听完他的发言后。
一个个坐在位置上思考良久,感觉像是被人打了一剂清醒剂一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也只是短暂的思考罢了。
毕竟会议的交流主题就是‘中医理论与基因健康研究’的课题。
大家不可能因为短暂的犹豫而忽略这个议题不谈,否则下午的这个交流会就没办法交流下去了。
要么就只能换个医学话题进行交流。
随后,现场的交流继续。
下午的交流会一直开到临近傍晚才结束。
虽然谢星远的发言让后续的讨论少了许多浮躁与牵强,但终究难以在短时间内真正弥合两种医学体系在方法论和哲学基础上的巨大差异。
最后,会议在一种看似和谐,实则各说各话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晚上还有一场宴会。
谢星远与丁齐南并不打算参加,两人各自带着自家的便宜曾孙子到餐厅吃了晚饭后,便回房休息去了。
...............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