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汉城。
曾经的王宫,如今已是汉王朱高煦的临时行辕。
他烦躁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身上的甲胄随着他的动作。
京城来的消息,让他憋了一肚子火。
他在这里浴血奋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老朱家开疆拓土,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却在背后捅刀子!
“他娘的!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废物!”
朱高煦一脚踹翻了身旁的案几,上面的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就在这时,江澈的信使到了。
朱高煦一把抢过信,粗暴地撕开。
信上的内容,让他先是一愣,随即眉头皱得更紧。
让他上书,言辞恭顺。
还要请求父皇派文官来接管高句丽的民政。
“这叫什么屁话!”
朱高澈怒道,“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凭什么让那帮酸儒来摘桃子?”
在他看来,这是妥协,是示弱!
“殿下息怒。”
一旁的长史劝道:“江大人这么安排,必有深意。”
朱高煦盯着那封信,胸口剧烈起伏,虽然很不解。
但是,过往的经历告诉他,听江澈的,准没错。
请求朝廷派人接管民政……
这片土地现在就是个烂摊子,百废待兴,到处都是反抗的暗流。
朱高煦的脑子飞速转动,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这根本不是示弱,这是一个圈套!
是一个把皮球踢回给父皇的阳谋!
“好个江澈……”
朱高煦低声自语,眼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复杂的钦佩所取代。
他重新捡起一张纸,拿起笔。
这一次,他不再暴躁。
他一笔一划,写下了一封奏章。
言辞谦卑,姿态恭顺,字里行间。
满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孺慕,一个臣子对君王的忠诚。
他请求父皇,尽快派遣得力干员,前来接管高句丽,以安抚民心,彰显天朝仁德。
写完最后一个字,朱高煦将笔一扔,仰天长笑。
“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
北平城,寒风卷着尘土,刮过街头巷尾。
但这股冷风,却压不住城内骤然升温的流言。
起初,只是几个茶馆里。
有那么一两个自称从辽东来的行商,唉声叹气,说起高句丽的战事。
“你们是不知道啊,那樱花国早就不是个东西了!”
说话的人一脸风霜,手里的粗瓷碗重重磕在桌上。
“高句丽早就跟他们穿一条裤子了!密谋着要吞我们辽东的铁矿!”
“汉王殿下这次出兵,那是替咱们大明朝拔钉子!”
旁边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真的假的?朝廷不是说汉王擅开边衅吗?”
“屁!”那行商啐了一口,“我亲戚就在军中,说殿下为了凑军粮,把自己王府的私库都给掏空了!你们想想,这是为了自己吗?这是为了谁啊!”
故事越传越邪乎。
有说从高句丽王宫搜出了樱花国天皇的亲笔信。
约定事成之后,平分辽东。
还有说,高句丽的贵族早就把妻女打包,准备送去樱花国当人质。
最让人义愤填膺的,一个据说是从高句丽逃回来的汉人商贾。
在酒楼里喝多了,抱着柱子嚎啕大哭。
他哭诉自己的商队如何被高句丽官兵和樱花浪人联手洗劫。
男丁被杀,货物被抢,他自己装死才逃过一劫。
“汉王殿下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这些故事,有鼻子有眼,细节详实到仿佛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