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最担心的,就是他朱高煦留在京城,和太子争位。
如果他主动要求去最苦最累的边疆,表现得像个只想打仗的莽夫。
父皇的猜忌,自然会消除大半。
甚至,还会对他心生愧疚,觉得亏待了他这个战功赫赫的儿子。
说实话,朱棣甚至有些不放心江澈,不然他来这里的时候朱棣也不会答应。
到那时,他再提一句,想召集一些当年用着顺手的老部下。
跟着自己去边疆吃沙子,父皇大概率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大力支持!
这叫以退为进!
实在是高!
“江兄弟,从今天起,你我二人,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朱高煦走到江澈面前,一字一句,郑重说道。
“我朱高煦在明处,冲锋陷阵!”
江澈抬起头,迎上朱高煦灼热的目光,神色依旧平静。
“那澈,就在暗处,为煦哥查漏补缺。”
………
朱高煦在江澈的详细指点下,立刻带了一队人回京了。
这一次,他回去的很快。
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仅仅只用了八天!
奉天殿内,刚回到京城,朱高煦甲胄未解,只在外面套了件皱巴巴的王袍。
他就这么直挺挺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与周围衣冠楚楚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
整个大殿安静得可怕。
就在刚刚,朱高煦已经说出了自己的要就藩的事情。
太子朱高炽显得有些局促。
他不停地用眼角余光去瞟跪在地上的弟弟,又飞快地瞥向龙椅上的父皇。
这老二,疯了?
去开平卫?
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用人命去填的无底洞!
风跟刀子一样刮,鞑靼人神出鬼没,去了九死一生!
朱高炽的脑子嗡嗡作响,他完全无法理解。
这不合常理,这简直就是送死!
难道……这是什么新的计策?
要是以退为进的话,可这退得也太远了,直接退到关外去了!
另一侧,朱高燧垂着眼帘,双手拢在袖中。
他的心中飞速盘算,如果朱高煦真的去了开平。
那京城里,自己岂不是唯一能和太子抗衡的人。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朱高煦这头猛虎,什么时候学会吃素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龙椅上,朱棣的面容隐在冕旒之后,看不出喜怒。
“高煦。”
朱棣终于开口,在大殿中回荡。
他没有叫汉王,反而直呼其名,这说明他的心里也很不平静。
“抬起头来,看着朕。”
朱高煦闻言,缓缓抬头。
“你想好了?”
朱高煦重重叩首,额头砸在地砖上。
“回父皇!儿臣想好了!想通了!”
“儿臣,就是个武夫,是个只会打仗的莽夫!做官,儿臣学不来,也不想学!”
“大哥仁善宽厚,有长者之风,乃是天命所归的守成之君!我大明有大哥在,江山必能稳固!”
这番话一出,太子朱高炽猛地一颤,差点没站稳。
他居然公开承认自己的储君地位。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朱高煦没有理会旁人的惊愕,继续说道:“儿臣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只认得父皇的龙旗,只听得懂战场的号角!与其在京城里给父皇和大哥添堵,不如去边关,去开平卫,为父皇守国门!”
“儿臣不要钱,不要粮,更不要什么荣华富贵!只求父皇恩准,让儿臣去该去的地方!去跟鞑子真刀真枪地干!这比什么赏赐都让儿臣痛快!”
他说完,再次俯身,以头抢地,长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