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委任张汉卿为南京征服陆海空军副司令,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兹委任杨宇霆为南京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请张副委员长与杨常委务必1937年8月5日抵达南京,参与南京国防会议,商讨对日作战。”
长江码头汽笛长鸣,少帅和杨宇霆的专舰甫一靠岸,礼炮便轰然响彻江面,十八门礼炮次第绽放,震得江波微荡,也拉开了这场民国史上少有的欢迎盛事。
码头上,军政要员云集,国民征服委员、各部总长、军方将领身着笔挺制服,胸前勋章熠熠,与自发涌来的市民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张副司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盖过了江风的呼啸。
少帅一身戎装,杨宇霆则是拄着拐杖,二人皆是肩佩五星上将军衔,缓缓走下船板。
少帅走下跳板时,早已等候的南京先生快步上前,和少帅的手握在了一起“汉卿呀,你这个人真是太难请了,三番五次请你,你终于来了。南京这边国防会议的人都已经到齐了,就等你们了。”
身后的军政大员们纷纷围拢,寒暄致意不绝,彩牌楼高耸,锣鼓声、爆竹声连绵不绝,市民们踮足眺望,只为一睹这位“东北王”的风采。
车队从码头出发,沿街戒严却挡不住民众的热情,孩童们追着汽车奔跑,青年学生挥舞着小旗高喊口号,就连沿街的洋行、教堂也悬挂起欢迎标语。抵达国民征服时,早已铺设好红毡大道,礼兵持枪肃立,军乐声庄严嘹亮。南京先生亲自陪同他检阅仪仗队,钢枪如林,军容整肃,少帅抬手敬礼,目光扫过沸腾的人群与肃穆的仪仗,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
国防会议厅内,当众人全部落座后,已经是坐了不下四十个人。
杨宇霆身为全国仅有的三位最高军衔获得者,坐的位置相同靠前。
南京先生作为领袖,坐在了主位之上,坐在第一排的也都是举国上下都闻名的人物,国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兆铭,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阎锡山,少帅,接下来便是杨宇霆,军政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程潜,军事参议院长陈调元,军事委员会执行主任唐生智,检察院长于右任,考试院长戴季陶,立法院长孙科等等。
接下来还有龙云,白崇禧,刘湘,朱绍良,陈立夫,王宠惠,李宗仁,何成浚,王世杰,吴鼎昌,张嘉傲,俞飞鹏,海军部长陈绍宽,内政部长何建等等一共四十三位。
南京先生沉声开场诸位同仁,自厦门事变以来,日寇步步紧逼,广东沦陷,山河破碎。今日召集全国军政菁英齐聚金陵,是要定国策、划疆场、聚民心,共赴国难!话音落下,厅内响起低沉的附和声。
国府主席林森率先发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身着藏青色中山装,语调平和却字字千钧国民政府早已确立抵抗外侮、维护主权之基本国策,今日之会,当以民族存亡为唯一考量,摒弃党派之见、地域之分,众志成城,方能抵御强寇。
行政院长汪兆铭推了推眼镜,起身说道外交层面,我方已向国联及美英等国递交照会,陈明日寇侵略行径,但寄望外力不如依靠自身。行政院已饬令各部,全力保障军需供应、稳定后方秩序,与军方协同作战。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站起身,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如钟日寇欺人太甚,自九一八以来,屡屡侵占我国疆土,今日若再退让,亡国无日!我提议,即刻宣布全面战争,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与日寇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