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七月七日(1 / 1)

1937年7月6日,夜色如墨

香月清司正站在作战地图前,手中的军刀悬在广州城的标记上,桌案上的无线电突然发出急促的滴滴声。通讯参谋快步闯入,手中举着一纸电文,声音带着难掩的亢奋“军长阁下!军部急电,命令我军即刻执行‘南海风暴’计划,进攻广州!”

香月清司猛地攥紧拳头,积压了一个多月的躁动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他转身看向立在身旁的稻叶四郎与岩松义雄,军刀在灯光下划出一道弧线“命令!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今夜零时集结,海军第五舰队提供炮火掩护,陆航第三飞行大队拂晓起飞,按原计划登陆!让中国人看看,帝国的铁蹄要踏碎华南!”

“嗨!”两人齐声应和,军靴撞击地面的声响震得指挥室发颤。

此时的琼岛港口,早已是灯火通明。日军士兵们连夜整理装备,三八式步枪的刺刀闪闪发光,轻重机枪被抬上登陆艇,炮弹整齐地码放在甲板上。运输船的汽笛声刺破夜空,与驱逐舰的引擎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狰狞的出征序曲。凌晨三点,百艘登陆艇载着日军士兵,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分两路向虎门与中山海域驶去,黑色的船影在海面上铺展开来,如同一群蛰伏的猛兽。

7月7日拂晓,虎门海域的天际线刚泛起鱼肚白,日军舰队的炮火便率先发难。数艘驱逐舰、巡洋舰同时开火,密集的炮弹如暴雨般砸向虎门要塞。城墙之上,粤军士兵猝不及防,工事瞬间被炸毁大半,砖石飞溅,尘土弥漫。要塞炮仓促还击,但射程与火力远不及日军舰队,炮弹落在日军船舷附近,只激起几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守住炮台!不能让鬼子上岸!”粤军守将陈策少将嘶吼着,挥舞着佩刀冲向炮位。他的士兵们大多身着单衣,手中的步枪型号混杂,但面对日军的炮火,他们没有退缩,顶着硝烟装填炮弹,一次次扣动扳机。

然而,实力的差距如同天堑。日军的舰炮接踵而至,将虎门要塞的防御工事彻底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上午八点,稻叶四郎率领第六师团主力乘坐登陆艇靠近滩头,面对残存的粤军抵抗,日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嘶吼着冲上沙滩。粤军士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刺刀碰撞的清脆声响中,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滩头的细沙。陈策身中三枪,仍指挥士兵撤退,最终被迫率残部向广州南郊转移。

同日清晨,中山海域的登陆战同样惨烈。岩松义雄的第十四师团在空军掩护下,向中山港发起猛攻。负责防守此处的粤军第151师,兵力仅有五千余人,装备落后,缺乏防空武器。日军飞机低空扫射,将粤军的阵地炸得千疮百孔,士兵们趴在弹坑里,用步枪和手榴弹顽强抵抗。师长莫希德亲自督战,大喊道“兄弟们,身后就是佛山,就是广州,我们退无可退!”

日军登陆艇冲破防线,士兵们蜂拥而上,粤军士兵奋勇反击,甚至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登陆艇,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寡不敌众的局面难以逆转,中午时分,中山港沦陷,莫希德率残部向佛山方向撤退,试图与援军汇合。

消息传到广州,余汉谋在省府大楼内彻夜未眠。这位刚接手粤军不久的总司令,看着墙上的兵力部署图,眉头拧成了疙瘩。粤军虽有十一万人,但分散在广东各地,装备陈旧,弹药匮乏,且刚经历裁撤,军心尚未完全稳定。而日军投入的两个常设师团,皆是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完善的海空军支援,战斗力远超粤军。

“命令!第153师、154师火速驰援虎门,第152师增援佛山,务必拖住日军推进速度!”余汉谋咬着牙下达命令,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知道,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但作为华南守军的统帅,他必须死战到底。

然而,日军的推进速度远超预期。第六师团在占领虎门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广州南郊的番禺推进,一路沿珠江两岸向西进攻。日军凭借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冲破了粤军的一道道防线。粤军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日军的钢铁洪流,在番禺郊外的稻田里,数十名粤军士兵埋伏在水田里,待日军坦克经过时,他们抱着炸药包冲了出去,将坦克炸毁,但自身也全部壮烈牺牲。

第十四师团占领中山后,迅速向佛山逼近。佛山作为广州的西大门,战略地位重要,粤军第152师与从中山撤退的第151师残部在此汇合,构筑防线。日军集中炮火轰击佛山城墙,飞机轮番轰炸,将城区炸成一片废墟。粤军士兵在断壁残垣中与日军展开巷战,逐街逐屋争夺,每一处房屋都成了战场。巷子里,日军的机枪扫射声、粤军士兵的呐喊声、百姓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惨不忍睹。

7月10日,佛山沦陷。岩松义雄站在佛山城头,看着燃烧的城市,嘴角露出一抹残忍的笑容“告诉香月军长,佛山已破,广州指日可待!”

此时,日军第六师团已推进至广州南郊的石榴岗,距离广州市区仅十余公里。余汉谋调集所有预备队,在石榴岗与日军展开决战。粤军士兵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向日军发起冲锋,尽管一次次被日军的炮火击退,但他们仍一次次站起来,继续冲锋。余汉谋亲临前线督战,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他却丝毫未动,大喊道“与广州共存亡!”

然而,日军的海空军优势再次显现。大批飞机对石榴岗的粤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海军舰队也沿珠江而上,炮击粤军侧翼。粤军伤亡惨重,阵地不断失守,士兵们疲惫不堪,弹药也所剩无几。到了傍晚,石榴岗防线被日军突破,粤军残部被迫向广州市区撤退。

夜幕降临,广州城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百姓们扶老携幼,争相逃离市区,街道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哭声、喊声此起彼伏。余汉谋站在省府大楼的楼顶,看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灯火,眼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广州的陷落,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