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第六十九军,方军长……哦不,方总指挥的电报。”
孙司令冷哼一声,没好气地接过来,准备看看这个“方总指挥”要给他下什么命令。
然而,展开电文,上面的措辞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电文以“孙司令勋鉴”开头,语气极为谦恭委婉。
孙司令勋鉴:
惊闻前线战事激烈,川军弟兄浴血奋战,英勇可嘉,弟闻之敬佩不已。
李长官委以重任,令弟协调北线战事,实感惶恐。
司令乃军界前辈,德高望重,当年追随孙先生革命时,弟尚在懵懂,此番实乃僭越,内心惴惴。
今倭寇猖獗,国难当头,需我辈同心协力,共御外侮。
藤县为彭城门户,至关重要,然弟深知川军弟兄转战千里,补给维艰,装备简陋,仍能死战不退,已属难能。
故弟之意,非为命令,实乃与司令兄长商议。
若前线战局持续不利,为保存抗战有生力量,弟可授权124师、125师、127师等外围部队,相机撤离当前阵地,由藤县左右两翼,有序退往后方临城整补,以利再战。
如何决断,全凭司令兄长权衡。
这封电报,算是给足了孙司令面子。
一口一个司令兄长,自称弟,言辞恳切。
不仅承认了他的资历和地位,更体谅了川军的实际困难,甚至主动提出了允许外围部队撤退的方案。
孙司令拿着电报,反复看了两遍,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沉默良久,最终长长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个集团军司令,名头听着响亮,可手下几个师,哪个不是缺编严重、装备奇差?
每个川军师就3000到6000兵力不等。
四个师加起来,实际兵力、火力,恐怕还真比不上方默69军的一个主力师。
人家方默能打出那样的战绩,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人家手握尚方宝剑,还能如此客气地跟自己商量,已经是给足了自己台阶和脸面。
给脸不能不要脸。
再端着架子,那就是不识大体了。
这时,他的参谋长适时上前,低声道:
“司令,方总指挥既然这么说了,我看也是个办法。
125师和127师在白天的战斗中伤亡很大,几乎被打残了,确实需要撤下来休整。
不如我们就按方总指挥的建议,请求允许这两个师后撤到临城。”
参谋长顿了顿,补充道:
“另外,是不是再向方总指挥申请一下,给我们补充点反坦克的家伙?今天鬼子的坦克,实在是让我们吃了大亏。”
孙司令点了点头,情绪已经平复下来。
“就按你说的办吧。
给方总指挥回电,汇报125师、127师战损情况,请求允许其撤往临城休整。
同时……恳请方总指挥能酌情支援一批反坦克武器,以利后续作战。”
他特意在“恳请”和“酌情”两个词上加重了语气。
-----
如今69军指挥部已经加挂上了第五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牌子。
指挥部内,方默看着孙司令发来的回电,脸上露出了笑容。
电报里,孙司令不仅详细汇报了战况和损失,更重要的是,用了“请求允许撤退”和“恳请支援”这样的字眼。
这说明,这位老资格的集团军司令,已经初步接受了他这个前敌总指挥的地位。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