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326章 老朱:砸尽宫中丹炉,藏方者,斩!

第326章 老朱:砸尽宫中丹炉,藏方者,斩!(1 / 2)

“传朕旨,调内库粮十万石,火速赈灾区。”

赵匡胤重重拍下奏折,声音透着不容置疑:

“命转运使亲自押粮,若敢中饱私囊,依军法问斩!”

赵普正要领旨,却被天幕上一幕画面吸引——

明世宗迁往西苑的影像悬浮在空中,他忍不住出声:

“陛下,那位明君二十余年不临朝,实在荒唐得骇人听闻。”

“活该!”

赵匡胤冷哼一声,语气中透着不屑,“咱大宋绝不可步他后尘!”

“明日早朝,朕要亲自过问赈务,还有江南茶课,也得拟定新章程。”

他翻开案头账册,停在江南那页,笔迹涂改明显。

赵光义上前补充道:

“兄长,臣以为还须约束宦官,防其干政。你看明朝那些阉党,弄权误国,害人不浅。”

他想到晚唐之乱,仍心有余悸。

“说得对。”

赵匡胤点头道,“传令内侍省,立新制:宦官不得干预政务,不得与外臣暗通书信,违令者,斩!”

语气虽平静,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压,压得殿中空气沉如铁。

夜色渐深,宫女依次点亮宫灯,昏黄的光线将三人的影子拉得修长。

赵匡胤重新坐下批阅折子,赵光义理账,赵普草拟诏令,殿内只余笔墨翻页之声。

“你瞧。”

赵匡胤忽指着堆满奏折的御案,语气淡然,“做皇帝,便是要实干。炼丹求仙?不过自欺。”

他忆起年少嗜酒,如今滴酒不沾,只因深知肩上担子沉重。

赵光义将铜钱收进锦盒,抬头笑道:“兄长所言极是。百姓安,社稷稳。虚妄之事,岂能长久?”

深夜,紫宸殿灯火仍亮。

赵匡胤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

案上奏章已阅过大半,旁边一碗小米粥尚温,那是皇后亲手送来的。

他端起粥碗,慢慢饮下,眼神再度望向天幕。

那里,朱厚熜仍在西苑丹炉前忙碌,神情痴狂。

赵匡胤轻叹,将碗放下。

“真正的长生,不在丹药,而在国祚绵延。”

他心里默念:唯有励精图治,让百姓安居,江山方能永固。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声,三响过后,汴梁沉入夜色。

赵匡胤推窗,让凉风卷入,驱散殿中的檀香。

他看着皇城灯火,暗自道:

“我大宋的基业,绝不能毁在邪妄之术上。只要君臣同心,脚踏实地,这片天,永不会塌。”

……

洪武时期!

金銮殿地龙蒸烤,金砖泛着温光,却驱不散骤生的寒气。

朱元璋手指紧扣龙椅扶手,青筋暴起,紫檀纹理被掐出深痕。

御案上堆着自江南运来的奏报,最上那份浙西水患记墨迹犹湿,急字在风中微皱。

“陛下,这是修订后的大明律续篇,请您御览。”

刑部尚书詹同恭敬呈上黄绸包裹的律本。

他自应天狱归来,衣角尚染血斑——

那是今晨处斩贪官时溅上的,此刻在明黄龙袍前,分外刺眼。

朱元璋未接书,目光落在骤然亮起的天幕。

当他看见朱厚熜被宫女以麻绳勒喉的一幕,猛地拍案,裂痕沿龙鳞浮雕蔓延,发出刺耳裂响。

“大胆逆婢!”

怒声震彻殿宇,藻井彩纹簌簌落粉,洒在詹同帽上。

朱元璋霍然起身,玄袍上的山河图在火光下流转。

他走至殿心青铜獬豸像前,冷光映眼,更添几分戾气。

“还有那朱厚熜,丢尽帝王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