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走向巅峰(四)(2 / 2)

他拦住了一名急匆匆跑向那里的人。

“同志,那边怎么了?”

那名同志兴奋地说道:“今天有炸带鱼!晚了啊,就抢不上了。”

“炸带鱼!”王成伟满眼放光。

那名同志说完就急匆匆地跑了过去。

王成伟见状也赶紧跑过去排队。

炸带鱼很好吃,虽然排了半个小时,但是王成伟很满足。

中午吃过饭后,王成伟还专门去各个产线上查看过。

结果,就在晚上快要下班的时候,一名员工急匆匆地跑进了王成伟的办公室。

“王主任,出事了!生产线出现了大批成品报废!”

“什么!?”

王成伟正在看新的工艺资料,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资料差点没拿稳掉在地上。

“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大批成品报废呢?”

“还不清楚,刚才质检说一整条产线的成品他们检测过全都不合格。”

“走,去车间。”

王成伟急匆匆地来到车间。

一整条产线的产品都不合格,原因无非三个:原材料,设备,人工。

但是半导体车间用的材料都是同一批,如果出现大批量的产品不合格,不可能只有一条产线。

而设备在检查过之后也没有问题。

王成伟随即对产线上的每一位员工进行了盘问,最终找到了原因。

一位新招来的员工中午在食堂吃完炸带鱼之后没洗手,导致材料受到污染,才造成了产品大批量的报废。

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对于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要求比电子管还要高,一点点的头皮屑可能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这位员工的行为几乎相当于把一桶垃圾直接倒在了生产线上。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挽救的可能。

王成伟带着那位员工来找周龙啸负荆请罪。

听到一下子报废了上千只半导体二极管,周龙啸有些吃惊。

他不动声色地看向那名新员工,问道:“为什么中午吃完炸带鱼不洗手?”

“我……我舍不得……。”

“糊涂!”周龙啸突然拍案而起,一声爆喝。

声音震得其他两人一阵耳鸣。

周龙啸扭头看向王成伟:“王成伟啊王成伟,我才夸了你几天啊。你就捅这么大篓子。新员工培训你怎么做的?我都不知道多少次强调了。工厂生产,首先就是两个问题。一个安全,一个质量。你都听到哪里去了?他是新员工,尚且可以原谅。你呢?你也是新来的吗?上千只半导体二极管啊。这是多大的损失啊。你肩膀上扛的是狗脑子吗……”

王成伟被周龙啸骂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抽泣。

“哭?你还好意思哭?”

周龙啸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得不严厉处罚的,不能让每个人都明白生产质量的重要性,对于现代化的工厂是非常危险的。

“你们两个,扣除三个月工资,通报全厂批评,下一次全厂大会做深刻检讨。”

周龙啸气愤地又看了一眼两人,说道:“回去写检讨吧。”

两人离开了周龙啸的办公室,走出办公室的时候王成伟还在抹眼泪。

周龙啸随即让秘书叫来了人事科的负责人了解那位新员工的情况。

第二天早晨,周龙啸一到办公室就叫来了秘书。

“怎么了,厂长?”

“你让财务科把扣掉王成伟跟那个新员工的工资以饭补的形式补给他们,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

秘书听完,站在原地不动。

周龙啸看她还没去,问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

“厂长,您一个月就不到两百块钱,补完他们两个,一个月就剩下二三十块了。”

“饿不死的,你快去。”

“可是,您家里有老人还有孩子,都补给了他们,您怎么办。而且这本来就是他们的错。”

“我是厂长,厂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都有责任。再说那个新员工的情况我昨天了解过了,家里也困难,母亲还有残疾。他们我必须得罚,但是工资都扣了,人家怎么生活啊。我这边怎么都好维持。”

“可是……”

“不要说了,赶紧通知财务科吧。”

秘书不情愿地离开了。

这次教训确实让王成伟狠狠长了记性。半导体生产车间再也没有出过重大的生产事故了。

红旗电子管厂的半导体器件生产稳定下来以后,在国内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并且大量出口海外。

年产两千多万电子管和一百万半导体二极管使得此时的红旗电子管厂已经不仅仅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而且还是亚洲最大的半导体器件厂。电子管厂正如日中天,在电子器件领域,亚洲第一大厂已经实至名归。

然而正如所有事物发展到顶峰必然会衰退一样,电子管厂的衰落差不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