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李厂长十分感慨的说:“可惜啊,农机厂的规模还不够大!”
“要是之前发展的好,能像那些大钢铁厂、大油田一样,自己就能有专门的被服厂!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赵水生安慰他说:“三大爷,咱们这的规模也不支持那么多人啊。”
“这都是国家的规划,自己乱想也没用,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事情,给国家做贡献吧。”
李厂长听了,有些哭笑不得的看了他一眼。
“你这小伙子,现在说话越来越像个干部了!”
“我这个老资格,居然还要被你思想教育!”
话是这么说,其实李厂长也觉得,赵水生说的没什么错。
农机厂的规模,这一开始建立工厂的时候就已经定死了,不可能有所更改。
如今,一切都是在计划当中,工厂的效益比较好,也只能维持原样,接受指挥,不能乱来。
到了十多年后,七十年代末期,随着国内的政策转型,很多工厂也都会开始转型。
比如很典型的,一些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会从军用转为民用。
而农机厂这种本就是属于民用的工厂,也会放开手脚,让他们自主发展,面向市场。
到那个时候,工厂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比较早,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劳保用品的问题。
二人来到了第一被服厂,和其他工厂都差不多,从外面看是一个红砖围墙的大院,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醒目牌子。
李厂长和赵水生报了身份,门卫确认了一下之后就给他们放行了。
“你们厂长办公室在哪儿?”李厂长问道。
“我们厂长忙着呢,不在办公室,你们去工厂车间找他们吧。”
赵水生和李厂长跨过宽敞的院子,来到了工厂车间里面,这里生产条件还算不错,车间非常的宽敞高大,采光却不算太好。
白天也开着日光灯,头顶有天窗,洒下少量金色的阳光,照在工人们的身上。
赵水生一走进来,就听到了一阵“哒哒哒”的声音,那是上百台缝纫机同时运行的声音。
李厂长环顾一圈,感慨道:“你看看,这女工人待的地方,就是整洁!”
和农机厂不同,被服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穿着朴素的工作服,带着袖套,头顶上还戴着白色的帽子。
有的人是专门负责上袖子的,有的人专门负责锁边儿。
听了李厂长的话,旁边传来一阵笑声:“李厂长这就夸张了,农机厂的那些沉重机械,我们这的工人也操作不来啊。”
两人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材矮胖,神采奕奕的大娘,穿的衣服和其他女工没太大区别,都是蓝色工服,已经洗的发白了。
“王厂长来了!”
李厂长一见到她就笑起来,连忙给赵水生介绍:“水生,这就是被服厂的厂长王桂英同志,按辈分,你应该叫她一声大娘!”
赵水生连忙规规矩矩的打招呼,王桂英欣赏的说:“小伙子不错,真精神!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