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晨一脸疑惑,大着胆子问道:“为什么?”
“可是这个案子明明给人的感觉,就是调查的不够深!”
杨同新道:“你这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你是在以现今这个时代的眼光,去回顾当初这个案子。”
“你知不知道,二十年前别说手机,就连座机都非常稀缺。”
“老百姓就是想打个电话,都需要走几里路,或者是走更远的距离,才能在某个单位的门卫厅里排队打电话。”
“而且那个时候的电话,还都不是按键的,而且是利用手摇发电的电话。”
“我想你们这个年龄应该都没见过。”
“当然说这些就远了。”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用现在的查案技术和手段,去评定二十年前的案子。”
“那个年代的技术和手段,从现在的这个时代看非常落后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你仔细看看,在当年条件如此艰苦,办案技术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卷宗还能被做的这么规整。”
“甚至办案程序,以及侦破路线,还能被规划的这般清晰。”
“足可见当年的专案组,对肖玉强一家被杀的案子有多重视。”
杨同新喝了口茶,继续道:“你觉得这个案子的调查浮于表面,也因为还有很多条件或者是因素,都可以展开更深入的调查。”
“就比如说案发时,肖玉强家地面流淌的那些鲜血。”
“从现在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对这些血迹进行DNA检测,来判断这到底是谁的血。”
“如果现场能出现第四个人的血迹,几乎就可以证明这是凶手所留下的。”
“但是当年那种条件,除了能检测血液的血型之外,根本没有检测DNA的技术。”
“正因为受到了诸多技术的限制,所以现在回头再看肖玉强一家被杀的案子,才会发现诸多问题。”
吴宇晨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总觉得这个案子到处都是问题,原来是这个原因。”
杨同新笑着问道:“除了这些,你对卷宗还有什么感想?”
吴宇晨想了一下道:“上面有一个叫庄大山的笔录,让我觉得很奇怪。”
杨同新翻开卷宗,找到了当初民警对庄大山的问询笔录,快速浏览了一遍,就交给了董春风和白雪。
杨同新问道:“哪里奇怪?”
吴宇晨道:“从卷宗上法医鉴定的死亡时间来看,当时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应该发生在晚上八点半到九点之间。”
“这可是晚上的黄金时间段,一般这个时间,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看电视,而庄大山作为肖玉强的邻居,在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的时候,他竟然说什么都没听到,这不符合常理。”
董春风插话道:“你这个想法不成立。”
“二十年前,电视还没有普及,家里最多的一般都是收音机之类的家用电器。”
“所以我们现在晚上的黄金时间段,在二十年前是不适用的。”
“在那个年代,因为各项娱乐设施还没有普及,甚至家里连电视都没有,所以老百姓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都会很早。”
“我记得我在我姥姥家的时候,每天吃完晚饭两个小时左右,也就是在晚上六点半到七点之间,但绝对不会超过七点,我姥姥就会要求我躺下睡觉。”
“所以在肖玉强一家三口被杀的时候,作为邻居的庄大山,他应该早就睡着了,所以他说他什么也没听到,也并无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