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臣有本奏(2 / 2)

老朱不由得微微蹙起了他那浓密的眉头,他的心中升起一丝疑虑和警惕,但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维持着作为皇帝的威严和沉稳,他不想让莫测,保持着一贯的威严。

结果,还没等老朱按照惯例开口说“上朝”呢,朝堂上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抢先从文官的队列中站了出来,他的动作迅速而突兀,一下子打破了殿内维持的宁静,这个人的举动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都想知道他要奏报什么,都想知道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只听那人用高昂的,清晰的声音说道,声音洪亮,在安静的大殿里显得格外突出:“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这话说得中气十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着,他的声音成功地打破了殿内维持的寂静,也拉开了今天朝会议事的序幕,预示着今天不会平静地开始,预示着今天会有重要的事情讨论。

原本十分安静,落针可闻的奉天殿瞬间就像炸开了锅一样,虽然没有大的喧哗,但所有人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所有的目光此刻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声音传来的那个源头处,大家低声交谈着,殿内响起一片低沉的嗡嗡声,大家都在互相用眼神和极低的声音猜测着这个率先站出来的人会奏报什么事情,以及他背后代表着谁的意思,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而紧张起来,变得充满悬念。

上前禀奏的这个人,是都察院的一名职位不高的御史,他年轻而气盛,脸上还带着几分未曾磨平的棱角和书生意气,他的资历在朝中尚浅,属于新进官员,但素来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是个不怕得罪人的角色,是个敢于说话的官员。

看到是这个人首先站出来,大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他们没想到会是他这样一个官阶不高,资历尚浅的人先站出来打响第一炮,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家都以为会是更有分量,地位更高的官员先发言,这安排有些耐人寻味,有些出乎意料。

这名御史在平日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偏向,或者属于哪个派系,他通常就是就事论事,敢于对看到的问题直言,因此也颇受一些看重风骨的同僚欣赏,他的正直和敢言在朝中是出了名的,但也因此容易被人利用,容易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不过他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率先站出来……难道是被人当了枪使吗?是被推出来试探陛下反应的?许多人在心里暗自怀疑着,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和安排,大家都觉得他可能是被人利用,作为了发起进攻的先锋,投石问路,试探皇帝的态度。

虽然在这洪武朝的朝堂上,经过多年的历练和风波,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是精通为官之道的老油条子了,懂得明哲保身,可依旧有些刚入朝两三年的年轻官员相对而言比较“单纯”,保留着书生意气,而此刻站出来的这个御史,就是两年前刚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年轻人,他经验不足但热情高涨,做事往往凭着一股冲动,不计后果,他的这种莽撞和直接,既让人欣赏,也让人不由得为他担心,怕他惹祸上身,怕他得罪权贵。

这个人倒是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明显的品行毛病或者劣迹,倒也算得上是性格刚正,风评不错了,他敢于直言进谏,曾经多次因为坚持己见而顶撞过一些权贵,他的勇气和坚持原则值得赞赏,但也让一些老成持重的人为他担心,怕他得罪人太多,将来没有好下场,怕他因此受到排挤。

在朱煐入朝之前,早朝讨论激烈的时候,这个人也经常会在老朱因为某些事情而愤怒的时候,敢于开口进行劝谏,虽然说他没有每次都坚持劝谏到底,有时候也会在压力下退缩,可是能够在老朱发怒的那个时刻站出来开口说几句话,这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了,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这已经算是胆识过人,非常难得的表现了,毕竟老朱的脾气和手段大家都是知道的,动辄就可能要人性命,他的这种敢言还是让一些人私下里敬佩的,觉得他保留了读书人的风骨,觉得他有文人的气节。

老朱闻言不由得挑了挑他那浓密的眉毛,他的目光带着审视的意味,落在了这名站出来的年轻御史的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悦,似乎要看透这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和目的,他在冷静地判断这个人的动机以及他背后可能存在的指使者,心中快速盘算着,快速思考着。

老朱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保持着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你有本要奏?不知道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要在这个时候上奏啊?”

“启禀陛下,臣要奏的事情是……”

这位御史说话的时候,声音略微拖长了一些,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缓慢,他的目光越过面前站着的众多官员,看向了此刻正在大殿一侧闭目养神的朱煐。他的视线穿过人群的缝隙,最终牢牢锁定在那个依靠着柱子似乎正在沉睡的身影上,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将朱煐整个人看穿一般。

每日的上朝对于朱煐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思和吸引力,这已经成为他心中根深固的想法,一种几乎不会改变的认识。

自从他在朝堂之上与那些文官们激烈争辩了几次之后,朝廷中的大小事务似乎就和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这些官员们基本上都不怎么愿意搭理他,甚至连见面时的寒暄都变得少了许多,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刻意的距离。

想一想,谁敢和一个连诛九族这样的大罪都不怕的人有过多的牵扯和往来呢?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的心中盘旋,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回荡。

大家都还记得黄子澄黄大人被他反驳得满脸尴尬、无言以对的情景,也记得允炆皇孙在他面前选择避开争执的局面。这些画面还清晰地留在众人的记忆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与朱煐在朝堂上进行口舌之争,那简直就是在自找麻烦,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官员心中共同认可的想法,一个不需要言说的共识,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认知。

既然没有人主动来招惹自己,朱煐自然也就懒得去过多地关注别人,于是每天的早朝时间就成了朱煐弥补睡眠的好机会,一个难得的休息时刻,一段可以暂时放松的时光。

此刻的朱煐正轻轻闭着双眼,背靠着一根粗大的柱子,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休息,他的呼吸平稳而均匀,整个人显得十分放松。

就在这时,奉天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跟随着这位正在上奏的御史的视线,齐刷刷地转向了朱煐所在的位置,无数双眼睛同时聚焦在他身上,各种各样的目光交织在一起。

“陛下,臣要奏的人便是中兴侯朱煐!”

这句话刚一出口,整个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仿佛消失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许多不了解内情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互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彼此用目光询问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啊!

居然真的是要奏朱煐!

大家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整个大殿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上。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整个场面立刻变得喧闹起来,人们开始低声议论,窃窃私语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像是一群蜜蜂在嗡嗡作响。

朱樉、朱棡、蓝玉、方孝孺、张平等站在朱煐这一边的人,他们的眼神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如同锋利的刀子一样,齐刷刷地投向了开口说话的这名御史,目光中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那凌厉的眼神仿佛要将对方刺穿。

朱煐也猛地睁开了眼睛。

他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眼中迅速闪过一抹惊喜的神色,那光芒转瞬即逝,快到让人几乎无法捕捉!

难道是自己之前的谋划终于成功了吗?

朱煐心里早就存着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他穿越到大明来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完成那个“为了家国天下而被君主杀死”的天命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已经暗中筹划了很长一段时间,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

表面上,他向胡老三以及一些商人明里暗里地索要钱财,而另一方面,他又将这些钱财用于生产水泥和玻璃,这两件事情同时在进行,互不干扰。

虽然嘴上说是要一起做生意,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根本就是在索要贿赂,没有任何区别,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毕竟他自己只说做生意却不具体说明是什么生意,再加上他有意隐瞒,别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生意,那么在旁人眼里,他所说的做生意只不过是一个索要贿赂的借口罢了,一个掩饰真实目的的幌子,一个表面上的说辞。

这一明一暗的安排基本上非常完美,朱煐对自己的这个计划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只是他不太确定什么时候会被别人发现,这个时间点一直是个未知数,一个无法预测的变数。

这个时间点来得比他预想的要快一些,没想到刚从胡老三那里收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短短几天之内就已经被人注意到了吗?

朱煐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喜悦,看来完成天命任务就在眼前了,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胜利在望了!

朱煐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站在百官最前面的朱棣和朱允炆的身上,仔细打量着他们的表情,观察着他们脸上最细微的变化……

今天朝堂上的异常情况朱煐也察觉到了,文官们到得特别早,人也特别齐,而这些文官集团的背后支持者就是朱允炆!

难道真的是这两个人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吗?

……

朱煐心里正在仔细琢磨着,老朱的声音缓缓地响了起来,打破了殿内的嘈杂,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哦?爱卿你要奏中兴侯?不知道你要奏中兴侯什么事情呢?”

老朱微微眯起眼睛,静静地看向那位站出来的御史,目光中带着探究,带着审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启奏陛下,臣要奏中兴侯贪赃枉法!”

那名御史声音洪亮地说道,而这句话传到朝堂上百官的耳朵里,简直就像一声惊雷,所有人都一下子睁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惊讶,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

贪赃枉法!这四个字在洪武朝可是能够引起巨大震动的四个字!

在其他朝代,贪赃枉法虽然也是严重的罪行,但未必没有挽回的余地,可是在洪武朝……

众所周知,老朱最痛恨的就是贪赃枉法的人!甚至曾经有过因为某个官员贪污了几十两银子而动手诛杀该官员三族的先例。

贪赃枉法,这四个字几乎成了洪武朝不可触碰的禁忌!

现在这个罪名竟然落到了中兴侯的头上?

所有人都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仿佛已经预见到接下来会出现的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激烈场面,心中充满了不安,充满了忐忑。

就在大家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个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

“你他娘在放屁!”

朱樉猛地站了出来,脸上带着愤怒的表情,那愤怒显而易见。

“父皇,此人完全是在胡言乱语,儿臣认为应该将这个人拖到殿外直接用棍棒打死,否则根本不足以整顿朝廷的纲纪啊!”

朱樉一开口就充满了杀气,语气十分强硬,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默默地低下了头,不敢出声,连大气都不敢喘……

开始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