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飞看向孙玲珑,语气平和道:“你的方子更适合调理,若在平时自然是上选。”
“但医者当因时制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
李阳春也忍不住感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往往无法安心养病。”
“我们若不能体谅病人的难处,再好的方子也是徒劳,不是中医没落了,而是我们要懂得与时俱进啊!”
不过也有老中医持反对意见,“话虽如此,但我认为小医王的方子更合中医之道,若只求速效,何不直接去看西医?”
话音刚落,就立马又有一位老中医站出来表示认同,“没错,中药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单纯追求速度,反而失了中医的根。”
对此李阳春也没办法反驳,毕竟孙玲珑开出来的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保准答案。
曹飞的药方虽然剑走偏锋有奇效,但想要得到老一辈的认同还是比较困难的。
事实上,像是这种路子的药方,中医本身也有不少。
尤其是一些治疗胃疾的,配合餐食,一吐一泻,就可将原本折磨病人数日的疾病,一顿治好。
但是这种将小痛七日,改为大痛一时的方子,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今天也就是曹飞观察入微,看出了这位病患是去不了大医院,临时抽空过的。
这要是平时,来看诊的大多都是慢性病症的患者。
曹飞要使这剑走偏锋的方子,可就是一点也行不通了。
不过最终经过一番讨论,最终这局被判定为平局。
但在孙玲珑心中,这一局他确实输了。
甚至他觉得,那些老中医不过是看在医王世家的面子上,为他说些圆场的话罢了。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这才是医者仁心。
曹飞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而他却被传统的诊疗思路所束缚。
这是孙玲珑行医以来首次感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他紧握双拳,坚定地说道:“还有最后一场针灸比试,我一定不会输!”
“那个……医生们,能不能先给我开个药?”
十八号病人有些无奈地打断道。
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哪是什么专家会诊,分明是两个年轻医师在拿自己当案例比试呢!
李阳春连忙笑着安抚道:“马上就好,针灸治疗最多半小时。”
“半小时?”
十八号病人脸色更加为难了,“我是请假出来的,就一个小时,超时了要扣工资的。”
“要不就别针灸了,直接按这位小兄弟开的方子给我抓药吧。”
说着,他指向了曹飞。
这个结果虽然在孙玲珑的预料之中,但亲耳听到时,他还是感到一阵难以接受,不自觉地咬紧了嘴唇。
曹飞却摆了摆手,“不必。”
由于之前那句“不必”给老中医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这次他一开口,众人的表情立刻变得期待起来。
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还能展现出什么惊人的医术。
出乎意料的是,孙玲珑这次竟然附和了曹飞的意见,“他说得对,我们可以不实际操作,只需写出要针灸的穴位及手法,由诸位前辈评判即可。”
“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写些知道却不会用的手法,又该如何评判?”
“而且实际效果也无法验证啊。”
李阳春思索片刻,提议道:“既然病人时间紧张,我们就从选穴的精妙度和预估的疗效来判断吧,大家意下如何?”
“看来只能这样了。”
这时曹飞再次开口,依然是从容不迫的两个字:“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