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通,噗通。
泵送混泥土的声音。
嘈杂——安静——嘈杂——安静。工地上浇筑混凝土就是这样,何况大体积混泥土,一帮工人穿着胶鞋,踩在钢筋网上。
三班轮换,24小时。
北海的天气热,工地的天气更热。
因为沙砾,更因为大体积混泥土自身化学反应的热度。
夜风还是挺大的,混凝土的余温在钢筋骨架间缓缓散去。
几千人的海岛区灯火通明,却像一座被铁丝网围住的孤城。
岛上没有超市、没有医院、没有回家的船。
六个月,整整一百八十天,所有人都被困在这片填海而起的人工陆地上,为那座“百万机组”的燃煤发电厂浇筑未来。
可未来太远,现实太近。
起初,大家还能忍。
“疫情嘛,特殊时期。”
“工期紧,节点不能拖。”
“国家项目,咬牙也得上。”
但时间是最锋利的刀。它不砍人,却把人心一点点削薄。
老张是钢筋班的组长,在能建干了三十年电建。
他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视频里老人躺在ICU插着管,儿子在电话那头哭,想见最后一面。
老张握着手机蹲在地上,一句话说不出。
请假?不可能。
封控令下,人员只进不出。项目经理说:“你走了,谁带班?整个绑扎进度要停三天。”
就算你回去,每个地方封控15天,你也到不了家。
半个月?
老人能撑半个月吗?
老张红着眼睛上了工。
没人安慰他一句。
项目经理路过时还嘀咕:“情绪影响施工安全。”
不仅如此,还下了通知,建筑工地成了管控重点。
省市区县连续下达命令,重点防范,文件层层加码。
基层要领会文件精神,落实四方责任。
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是落实防控新冠肺炎各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
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制定防控新冠肺炎工作总体方案,方案要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工作的应对流程。
这下Ec总包尴尬了,只能强硬按着项目经理,各承包单位项目经理也没辙,只能“一刀切”。
测温,绿码,不能带病上班。
凡是咳嗽的,一律当有病的处理。
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管理。加强出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对外单位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办公区的人员,实行实名制登记。
屁大一点地方,搞“准入制”,分割成“牢房”了。
集体住宿的施工单位,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每天大家并不是睡醒的,而是一大清早八四消毒液的味道,“呛醒的”。
工作戴口罩,吃饭戴口罩,睡觉上厕所也要戴口罩。
毕竟要,讲卫生,不得病嘛
工作和生活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门把手、水龙头等都要“卡呲”,“卡呲”,“卡呲”。
杀毒软件啊,天天运行着。
但是,人隔离久了要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