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奶、爹,见信如晤展信舒颜,我们夫妻已平安抵达京城,入住夫子在京城的宅邸……”
平安信是夫妻俩抵达京城的第二日写的,由叶云华的护卫代为传递,今日刚刚送到。
那会儿盛安还不知道自己怀孕,这个喜讯便没来得及写上。
短短几百个字,徐成林愣是念了整整三遍。
确定两个孩子一切安好,三人才彻底松了口气。
盛奶奶擦拭眼角,脸上露出笑容:“京城有大米卖,夫子家的厨娘按照几个孩子的喜好,天天煮大米饭给他们吃,倒是不怕几个孩子吃不饱了。”
盛爷爷也在笑,嘴上却道:“就你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两个孩子又不是傻子,还能把自个儿饿着不成。”
盛奶奶心情好,懒得计较老伴儿的态度,从徐成林手里接过平安信看了又看。
尽管她大字不识一个。
怕徐翠莲他们担心,徐成林特意带着平安信去了张家。
知道侄子侄媳妇一切安好,徐翠莲悬了两个月的心总算安稳,对徐成林说道:
“两个孩子不在家,你们三个老的在家过年也无聊,明儿个过来一起吃年饭,正好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徐成林觉得这个提议不错,欣然答应:“成,明儿上午我们过来。”
明儿早上得祭拜自家祖宗,还要给祖宗们多烧香烧纸,求祖宗们保佑京城的俩孩子。
傍晚,张招娣一家四口从槐树村回来,就听说了好姐妹夫妇平安抵达京城的好消息。
她高兴地抱起襁褓中的小儿子亲了亲,对抱着大儿子的张大奎说道:
“安安他们不在家,盛爷爷他们肯定惦记的很,大过年的咱们也没啥事,就带着孩子多去盛园走动走动。”
张大奎猛点头:“要的要的。”
张招娣笑了笑,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儿子自言自语:“换了一方水土,来年安安能传出喜讯罢。”
实在不行,她跟大奎加把劲多生几个,挑一个两口子最喜欢的过继,以后承欢他们膝下。
她和大奎的孩子,是表兄的表侄,同表兄有血缘,想来表兄不会介意。
反正不能给表兄纳妾的机会,还让安安抚养妾室的孩子来扎安安的心。
年三十这天,京城的天更加阴沉,随时可能降下雨雪。
盛安来到京城后,就成为起床困难户,睁眼见室内的光线很暗,她以为时间还早,闭上眼又要睡过去。
突然,一张带着热意的帕子呼到脸上,盛安被迫睁开眼,看着站在床边探身给她洗脸的男人,含糊不清地嘀咕:“我先起来。”
徐瑾年笑着收起帕子,来到小厅取下烤热的衣物,亲自给盛安穿上。
盛安身上暖烘烘的一点没冻着,只是穿得太厚,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她摸了摸肚子,看着徐瑾年庆幸道:
“幸好孩子是在六七月间出生,要是出生在寒冬腊月,不仅孩子容易受冻遭罪,大人也有洗不完晒不完的尿布。”
正是如此,有句老话广为流传:有福六月生,无福六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