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171章 朕悟了!我儿承乾,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第171章 朕悟了!我儿承乾,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1 / 2)

甘露殿。

李世民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的面前,摊着一摞厚厚的奏疏,正是孙伏伽等人连夜赶出来的《安北司章程》草案。

而在他的下首,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几位宰相重臣,也各自捧着一份副本,神情凝重,一言不发。

气氛,有些压抑。

李承乾站在殿中,眼观鼻,鼻观心,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一根没有感情的木头桩子。

他已经被强行“请”出东宫,带来了这里。

名义上,是让他这个总负责人,向皇帝和宰相们汇报工作。

实际上,他是来接受最后审判的。

他心里,还抱着一丝侥幸。

“安北开发利券”?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离谱。

由朝廷机构,向民间“借钱”,还要付利息,还要给出各种贸易特权?

这在大唐,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在这些思想还停留在“士农工商”阶级观念的古人眼里,这种与“商人”深度捆绑,甚至透着一股“铜臭味”的政策,简直是离经叛道!

父皇李世民虽然开明,但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帝王。

他一定会觉得,此举有损朝廷威严,甚至会滋生新的豪强,动摇国本。

只要父皇否了,那这个安北司,就彻底没戏了。

他李承乾,也就能顺理成章地滚回去躺平。

“……以上,便是臣等依据殿下‘开源于商,利在未来’之八字心法,所草拟的《安北开发利券发行纲要》。”

孙伏伽终于结束了他那长篇大论、激情澎湃的汇报。

他唾沫横飞地讲了半个时辰,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太子殿下牛逼,我们都是跟着殿下混的。

汇报完毕,他退到李承乾身后,一脸期待地看着龙椅上的李世民,像一个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上的那份奏疏。

“咚……咚……咚……”

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李承乾的心坎上。

他能感觉到,几位宰相的目光,还有他父皇的目光,此刻都若有若无地落在了自己身上。

他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千万,千万要顶住啊,父皇!千万要拿出您千古一帝的威严,痛斥这种歪门邪道!

终于,沉默被打破了。

开口的是一向持重的房玄龄。

“陛下,”他缓缓放下奏疏,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叹,几分迟疑,“此‘利券’之法,老臣……闻所未闻。”

“确实是奇思妙想。”杜如晦也接口道,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不从国库取一文,而筹百万之巨款,若能功成,实乃开万世之先河。”

“可……”长孙无忌皱着眉,提出了担忧,“向商贾许以贸易之特权,恐日久尾大不掉,滋生新的门阀。况且,朝廷向子民借贷,还要支付利息,于体面上,是否……”

听到长孙无忌的反对,李承乾心里简直要为他鼓掌叫好了。

对!就是这个道理!舅舅,说得好!继续说!

然而,还没等长孙无忌说完,一直沉默的李世民,突然开口了。

“辅机,你只看到了其一,却没看到其二。”

李世民的声音很平静,但平静之下,似乎压抑着某种巨大的波澜。

他拿起那份关于“利券”的奏疏,目光却没有看它,而是穿过众人,直直地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承乾,你来说说。”

李世民问道,“你创此奇法,究竟是为了筹款,还是……另有深意?”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

我创的?我他妈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深意!

他能怎么说?

说这就是我胡说八道,你们想多了?

不行,按照孙伏伽那个搅屎棍的逻辑,这一定会被解读成“太子殿下在考验我们”。

他脑子飞速旋转,决定最后一搏。

他要亲自下场,否定这个计划!

“父皇。”李承乾上前一步,脸上挤出无比“忧虑”的神情,“儿臣以为,舅父所言极是。此法,看似巧妙,实则隐患无穷!”

“与商贾纠葛过深,有损国体,此其一。”

“世家大族本就财雄势大,若再得此商路特权,无异于如虎添翼,他日必成心腹大患,此其二。”

“最重要者,”他加重了语气,说得斩钉截铁,“以未来之利,换今日之款,形同寅吃卯粮,乃取乱之道!儿臣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错,请父皇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