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神,袁氏已经落下泪来。
陆云月心里也暖暖的,口中安慰着,“娘,大喜的日子,快擦擦眼泪。”自己却也悄悄湿了眼眶。
“娘知道,娘、就是高兴。”袁氏拿帕子擦干了眼泪,露出个笑来。
离家快要四个月,如今,可以称得上的衣锦还乡了。
到了近前,陆父停了马车跳下来,不等自己去扶妻女,杨婶子便眼疾手快的挤到了跟前。
“哎呀,杨婶儿,您可别,我自己可以的。”陆云月连忙阻止,她一个晚辈,哪里担得起,接着躲开杨婶子的手,轻巧的跳了下来。
袁氏跟在后头借着杨婶子的手也下了车,她这一路颠簸,着实是累了。她与杨婶子同辈论交,关系不错,彼此也不会计较这些,“可算回家了。”
“老陆,路上累不累?到我家吃口热乎的吧,你嫂子刚做好饭,就等你呢!”
“我家也做好了,过年刚杀的猪,知道你们要回来特意给留的肉!”
“人家哪还缺你那口肉吃?来我家,去年腌的山笋,玉兰,你们去了县城,自家肯定没空腌吧?”
“山笋算啥?人要吃不会自己买吗?”
“去你的,咱自家腌的和店里头卖的能是一个味儿吗?”
……
还有没去过县城好奇的:“玉兰,县城咋样啊?比咱镇上还热闹不?”
“那肯定啊,要不咋叫县城呢!那可是县令大人待的地方,诶,我听说,县衙里头连地板都是银子做的呢!”
“你听谁说的?那咋可能呢,县令大人可是个好官儿,绝对不会拿银子铺地的。”
“月娘这衣裳可真好看,县里头小姑娘都穿这种样式儿吗?”
“这簪子也漂亮,这玉兰花雕的真好,和真的似的!”
……
面对着一张张洋溢着真诚和感激的笑脸,陆家人的脸上也满是笑意。朴实的乡音,传递着真切的感激和亲切。
袁氏和陆云月一下车便被杨婶子拉到了一旁,这些妇人们比汉子要心细些,带了热乎的汤婆子一人递了一个抱着,各自说起话来。
“……”
“你们是知道的,我家那小子以前有多皮,我和他爹愁的天天掉头发。可自打上了这学堂以后啊,回了家都能帮着干活了,还说什么心疼我,哎哟给我高兴坏了!”一个妇人抱着袁氏的胳膊连连感激。
“可不是吗!我家姑娘性子腼腆些,上了学堂回家,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我家也是,可真是多亏了陆家办的这学堂啊!我都没想到,家里那几个臭小子,还有阻止他奶磋磨我的那天……”这说话的一听就知是个苦命的。
袁氏一个个看过去,心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为女儿自豪。这么好的学堂,是我闺女月娘提的主意!
——
寒暄了半晌,村长看出陆家人面上都带了疲色,站出来帮着劝住了热情的村民。
“好了好了,陆丰一家一路颠簸,这会儿肯定都累了,咱们也就别打扰了,让他们先回家好好休息。有什么话啊,等明天歇过来了再说!”
众人立刻反应过来,他们对陆家感激非常,自家的娃娃上了三个月的学,各自都有了些变化,哪里不知道念书的好处,一时忘了形,这时也看出陆家人露出疲态,连忙应了。
“对对对,快回家休息吧!”
“炉子一早就生好了,牛婶子给你们熬的汤肯定也好了,赶紧回家去暖和暖和,喝口热乎汤!”
几人与乡亲们告别之后,陆父扶着妻女上了马车,自己也坐在了前面,对着让出一条路的人们红着眼眶拱了拱手:“多谢各位爱重,陆某受之有愧。今日风尘仆仆不便招待,待明日再请各位来陆家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