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国、柳国、微国也立刻调集联军,自西线压境。
三国联军一百八十万,猛攻赵国西境,赵国腹背受敌,局势危如累卵!
同时,夏国北境苍龙军,四十万精锐自北境南下,直扑赵国边关重镇——铁岩城!
“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苍龙军主帅南宫烈冷声下令。
守军血战三日,最终城破,赵国北大门洞开!
面对诸方围攻,赵国不得不放弃对夏国征战,转而对付三线的大军。
乾坤四年,冬至。
夏国都城,宗庙。
寒风凛冽,旌旗猎猎。
墨临渊身著玄色王袍,金线绣制的龙纹在晨曦下流转著威严的光泽。
他一步步踏上祭坛,脚下是歷代夏王走过的石阶,身后是文武百官、百万雄师,以及无数翘首以盼的夏国子民。
祭坛之上,香火繚绕,青铜鼎中烈焰熊熊,仿佛先祖之灵正凝视著这片山河。
墨临渊双手捧起祭酒,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洪亮,迴荡在天地之间——
“列祖列宗在上!”
“自康王东迁,立后夏,国已承千年,五代先王篳路蓝缕,开疆拓土,然边陲之地,终非我夏国应有之疆!”
“今,乾坤四年,儿臣墨临渊,率我夏国將士,东征西討,北伐南定,终復旧土——云初平原、莱东平原、千山十郡,已尽归我夏!”
“千年前,烈祖明王饮恨,国土沦丧;千年后,我夏国铁骑,踏破山河,重振雄风!”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如雷霆震彻九霄,如利剑直指苍穹!
“今日之夏国,已非昔日边陲小邦!”
“今日之夏国,疆域四百郡,雄踞风州之巔!”
“今日之夏国,当为风州第一强国!”
他高举酒爵,倾洒於地,酒液渗入黄土,仿佛与先祖之魂共鸣。
“请先祖泉下有知——夏国,已重回巔峰!”
“而我墨临渊,必承先王之志,继往开来,让我夏国之威,永镇风州!”
话音落下,万军齐吼,声震山河——
“夏国万年!大王万年!”
百姓跪伏,百官叩首,三军將士刀戟顿地,大地为之震颤!
墨临渊独立祭坛之巔,玄袍翻飞,目光如渊。
这一刻,他完成了自康王东迁以来,五代夏王毕生夙愿!
这一刻,夏国,真正屹立於风州之巔!
“昂——“
九霄云外忽闻龙吟震天,声浪如雷,却唯有墨临渊一人得闻。
仰观苍穹,但见四千三百丈国运蛟龙盘踞云端,每一片紫金鳞甲都映照著夏国山河纹理——
龙首如山岳巍峨,双目如日月同辉,开合间似有雷霆闪动;龙鬚飘舞似银河垂落,每一根都缠绕著王朝气运;龙身蜿蜒如万里长城,鳞甲开合间可见城池变迁、疆域拓展;龙爪探云似五岳擎天,爪尖寒芒闪烁如边关利刃。
这蛟龙每一次吐纳,都带动四方云气翻涌,每一次摆尾,都引得天地元气震盪。
其威仪之盛,令九天神明亦要避让三分;其气势之雄,使万里山河尽皆臣服。
如今,仅凭国运,墨临渊便不惧怕璇丹境中期强者。
而冬至这场祭典,也载入史册!
《夏史武纪》详载其盛况:王执圭而祝,声震殿宇。三军顿戟,万姓跪伏。时人谓:三代以来,未有如此之盛。
太史令评曰:夏之兴也,始於边陲,成於临渊。四百郡之疆,非唯武功,亦文治之效。风州诸国,莫能与之爭衡矣。“
补註:
是岁,夏国疆域东至东海,西抵中原,北据陨龙,南控杞山。四方来朝者,岁不绝於道。旧史所称“风州第一强国“,实自此始。
风州列国志夏国卷》补遗:
“乾坤四年冬至,夏王墨临渊於国都宗庙行大祭之礼。是日,玄旗蔽空,甲士列阵,王著玄端冕服,登九重之坛,告慰列祖:
自康王东迁千二百载,今终復云初、莱东、千山旧土。夏之疆域,凡四百郡,甲士百万,铁骑如云,当为风州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