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洛无名愤怒之余,也有些哭笑不得。
心中计较,对方如此安排难免有些公报私仇的嫌疑,想要找苏倾璃当面说理,又碍于自己身份低微,无法见到。苦等半天得到的理由就是因为目前其余几营编制已满,暂时没有位置安置几人。待得几人在火头军之中表现良好,有了功劳,在酌情安排提升。
火头军里有了功劳能是什么?难道是做饭做的好吃?
洛无名想到此处更是觉得啼笑皆非。其余几人也皆表示无奈,只怪洛无名昨日初次相遇便将这位“睚眦必报”的女将军得罪一番。
王昌龄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第一时间过来安慰几人,口中却说着不错,不错。
洛无名几人一愣,原以为王昌龄有意挖苦自己。
王昌龄却急忙解释道:“要说起我大唐的火头军将军,你还真不是第一位。”
几人也不知他究竟何意,细细解释一番这才知道,自己此次投军,竟无巧不巧与当年的薛仁贵投军时的待遇相同。
听这么一说,众人这才想起,大唐贞观天子李世民驾下兵马大元帅尉迟敬德正印先锋官张士贵麾下第八字号月字棚火头军军老爷薛仁贵,这个名头可是家喻户晓。
洛无名苦笑连连,却又觉得颇为有趣,既然事已至此,自己也只得这般,说罢只留下杨汉升在王昌龄身边,拉上其余众人,问明了方向便朝着火头军处报道而去。
寻到火头军出,经人介绍,洛无名先找来了此处军头。说是军头也徒有虚名,不过是管理军中后勤饭菜的一名大厨而已。
这人乃是一名四五十岁大腹便便的男子,并无太大特征,见到几人倒是一脸和气。双方互相介绍一番,才知此人名叫吕久春,竟与洛无名师傅同姓,军中都称他为春哥。
经吕久春一番介绍,众人才对这里有了大致的一些了解。火头军如今约有三十余人,难怪吕久春热情无比,实在是人手有些不足。洛无名几人投军安排至此处,也算是雪中送炭之举。
巡视一番,能在火头军任职之人也并非偶然,皆是一些样貌特征参差不齐之人,有些人常年在军中年龄老迈,也有些之前战场之上受伤成了残疾。如今新来八人年轻力壮,着实成为这里不小的劳力。
几人既已来此报道,总不好游手好闲四处闲逛,洛无名便向吕久春询问有什么事情可以安排几人去做。
吕久春一喜,急忙说道:“你们去后面仓库将粮包搬到这边来,那里本已安排人手,只是太少,也不知要搬到什么时候。”
来到仓库之前,正看见一个身形极为瘦弱的汉子正扛着一带粮食吃力地朝外面走着。此时以至八月中旬,天气炎热,那汉子满身大汗之下早已将外衣脱去,却显得格外骨瘦嶙峋。
洛无名想要上前帮忙,那人却拒绝了他的好意,向后努了努嘴说道:“还有不少呢,你们进去搬就是了。”
来到仓库门口,正要进入,几人眼前却是突然一黑。抬头看去,这才看到从仓库小门之中挤出一个人来。
说是挤出,正是因为这人身形奇大无比,整整比洛无名还高出两头。不但高,而且十分壮硕,难以估量此人倒地有多少体重。
那人身上扛着四件粮包,走起路来虽然缓慢,却并不显得太过吃力。
见到洛无名几人到来,那人停下脚步说道:“诶,你们给我搭把手,往我肩上再扔两袋。”说话声音闷声闷气,憨厚无比。
洛无名两步走入仓库之中,拎起一带粮包在手上掂量一番,约有七八十斤重,又有些疑惑地分别将两袋扔到了那名莽汉身上。
那人似乎并未感到重量,不忘回过头来咧嘴对洛无名笑了笑,说了一句:“谢谢啦。”便又转身离去。
再回到仓库之中,几人各取了两袋粮包扛在肩上便朝着外面走去。对于洛无名、柯余凡这些习武之人,两袋分量也算不上什么。可是济水村一同前来的几名村民虽也是人人肩抗两袋,却显得微微有些吃力。所幸对方还是山村出身,平日里也没少做些农活,若是换了寻常人,恐怕就难以承受这等重量。
一行人忙活了一个时辰,终于将百余袋粮包搬了出来。虽皆是年轻力强之人,此时坐在地上休息,也不免气喘吁吁。
与程烨和济水村中几人来此本意是为了建功立业,谁知却干起了苦力粗活,不免生出一些抱怨之心,洛无名却并不在意,只说天策府常年在边塞苦寒之地保家守土,无论做何并不分高低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