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湖不归第一部枫锁玄城 > 第五十五章 天平山的怪兽(一)

第五十五章 天平山的怪兽(一)(2 / 2)

“嗷!”

暮然间从遥远的地域传来这一声兽鸣!很尖锐很凶猛的叫声,似乎将老虎与雄鹰的叫声合二为一,聂星辰从未听过这种声音。也不知是何种动物所有!

兽鸣之下,枫叶纷飞,已将路途遮掩。

当这一声兽鸣响起的时候,推车的黑衣汉子们都不禁打了个寒颤,他们的表情充满了恐惧与惊惶,却又不敢丝毫停滞!

枫叶缓缓落在黑衣汉子的身上,月光下,那似乎不是枫叶,而是血!

黑衣汉子们不能阻挡枫叶的垂落,他们只有低着头颅继续向前,迎接他们的是什么呢?明知道前路的艰险为何还要挺身向前?

聂星辰从怀里摸出了孙绣玉赠予他的平安香囊,他拿起深深嗅了一口,只觉凝神定气,他握紧长剑,紧随其后。

入山才知山道窄小,只足够一人一车行进,又得半个小时,此刻道路平坦,渐渐开阔,月光下可见曲桥红栏,湖面红叶片片,池水平如明镜,荷花虽已衰败,却不觉得有丝毫的冷漠与怆然,而是自然道理。

聂星辰可见依山而建的范仲淹祠堂,它始建于唐宝历年间,建筑设计精湛,与天平山的秀美相依而成,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壮言自然浮现于胸间。聂星辰从小看书,深知范仲淹为国为民的情怀,他“姑苏治水”、“创建义庄”、“西征守边”、“三贬无悔”等事迹早已深得民心,颇有“大侠义”精神。范仲淹祠堂前没有人烟,隐约可见祠堂西侧的“白云寺”烟火氤氲,听闻白云寺内白云泉为“吴中第一水”,想那白乐天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黑衣汉子们沿着范仲淹祠堂东侧行进,来到“咒钵庵”,这里曾是范仲淹埋头苦读的地方,穿过“咒钵庵”,往右便是“桃花涧”,桃花涧的下游东侧巨大“印石”旁,竖起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上刻有“鬬鸭步”三个字,此“鬬”即“斗”,此处是以往文人斗鸭聚会之所,此刻是深秋,斗鸭是在“春暖花开”之时,只因“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与“水鸭”都已不见,只留下绿水兀自流淌,水光里是黑衣人的身影,风里是硫磺、硝石刺鼻的味道,无处不在的红枫打落在绿水里,再美的诗情也尽数消散。

沿桃花涧行进,过小桥,沿道登“童梓门”,童梓门为天平与牛首两山峡谷间的一处隘口,是通往天平山的必经之所。从童梓门的西方可以远眺“灵岩山”山景,灵岩山的景致在夜色里难以名状,但其幽深秀丽之感不在天平山之下。

童梓门的门前有两个老者,两个蒙着头巾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的手上有剑,剑鞘古旧,两位老者身材削弱瘦小,但是呼吸极其缜密,握剑的手极为松弛,他们的双眼就像是月夜里的寒星,璀璨中带着清寒之意。他们两个应该是守门人。

黑衣汉子们纷纷停下脚步。

右边的老者喝道:“今宵只盼‘星辰’顾,小桥流水付东风。”

带头的汉子擦着汗,赶紧抱拳道:“‘莫’把青丝作乱红,‘小歌’轻弹迭相送。”

左边的老者点了点头,道:“进去吧!”

聂星辰心中一顿:“为何‘入门口令’会是这两句诗?”

黑衣汉子们都已入得童梓门,聂星辰心道:“我该如何进入?”

也不知何故,二位看门的老者忽然躺在了门边上,竟然睡起大觉来,还打起了呼。

有这么巧的事?

聂星辰连忙使出“沧浪逐月”,快步步入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