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暖青寒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鲥鱼吃出了银子味

第一百三十五章 鲥鱼吃出了银子味(1 / 2)

摇光阁和摇光姑娘,并称京师两大传奇。

阁主摇光姑娘,无人知晓她的来历,仿佛一夜之间现身京师,又仿佛一夜之间就已名声大噪。

传闻她琴技绝世、舞姿倾城,却从不轻易见客。越是神秘,越是引人探究。据说即便奉上三千两茶金,也不过是隔着屏风遥遥望她一眼,说上几句不到半盏茶时长的闲话。

那些曾花了重金隔屏一见的贵公子都说,摇光姑娘美得不似凡间物,她的秀发比螺子黛更黑,衣裙比江南烟雨更素,肌骨比琉璃盏更剔透。

灯火朦胧下,屏风掩映后,她似远又近,疏离飘渺,那一身浑然天成的气韵,如琉璃玉人般——脆弱而高贵,教人既想捧在手心细细呵护,又不敢轻易触碰。

那不学无术的纨绔还当场吟了一句诗:“疏离如云间月,脆弱如琉璃冰。”

若想踏入她的雅室,听她为你独奏一曲,独舞一支,与她闲话片刻,只怕是倾尽家财,也未必能够进得去。

京师中的贵公子们无不为她痴狂。都说若能得摇光姑娘看上一眼,与她说上半句话,便如飞升云端,飘然欲仙——哪怕立时死去,也心甘情愿。

京师另一传奇,便是她的摇光阁。

见惯了京城苍劲恢弘、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这座浸润着江南气韵的所在,却自成一派清雅风致。

摇光阁的一景一物,都带着一种新鲜而高级的陌生气息。入门仿佛一步就从北地京师跨入了烟雨江南:眼前是水汽氤氲的潺潺细流,仿若夜泊秦淮的旧时画舫,烟波朦胧的水墨长幅,这里像是一方出世离尘的雅境。

即便是花草,也不似京中豪楼惯以牡丹、芍药彰显着富贵之气。翠竹倚着石桥,芭蕉映着粉墙,幽兰静吐清芳,一景一物,围合出四时之雅趣。不见金镶银饰的梁柱器皿,触目所及,唯有原木、修竹与素石,雅意沁入骨髓。

贵公子们都说,在摇光阁中,连风声、水声、竹叶声,也自带一番清逸风雅。

新奇,生动。

这哪是寻常酒楼?分明是一座红尘之外的风雅之地。

摇光阁自称,此楼只为寻觅天下知音,献上世间至美之音。

可豪掷千金的贵公子们,却只想成为摇光姑娘红尘中唯一的知音。

这群狂蜂浪蝶之中,对阁主摇光最魂牵梦萦的,当属钟诚之子——钟宝顺。

钟宝顺近来的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又柔肠百折。

有滋味的是:父亲钟诚出远门办事,要月余才会归家。这些日子他无拘无束,既没人催他读书,也没人管他行踪,过得不知多自在。

并且,他想怎么花银子就怎么花,母亲在银钱上从未短缺过他。

母亲向来耳根软,好说话,只要他不去温府,不与温公子厮混,便对他百依百顺。

他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忌惮温家,只隐约察觉,她每每提及温公子时,眼中似藏着一股极深的恨意。

其实他倒是一心想与温公子相交,奈何对方根本瞧不上他。

虽说温老爷待人还算宽厚,可他那一双儿女却眼高于顶——在他们眼中,钟家终究是个下人。

倘若温公子肯提携一二,他又何至于至今仍被京师的上流公子圈排挤在外?

唉!

纵是阁老府上大管家的儿子,他依然迈不进京师上流公子圈的门槛。

最令他柔肠百折的,便是手里这永远不够花的银子。

父亲远行,母亲对他极尽纵容,钱箱任其取用,从无约束。可他即便挥霍无度,与那些世代簪缨、挥金如土的贵胄子弟相较,仍是九牛一毛,只衬得自己局促可笑。

如今,能否迈入京师上流公子圈,就看他有没有本事在摇光阁做到两件事:

其一,尝遍闻名遐迩的“四绝”奇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