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小雁塔(2 / 2)

“哈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带大家来的地方是鼎鼎有名的大雁塔。”

“也是咱们的佛塔,这个佛塔是当初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

“佛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

随着镜头的拉长,四方楼格式砖塔出现在众人眼中。

大雁塔外形独特,高大挺拔,是华夏唐代最高的塔楼之一。

大雁塔的建立,也预示着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华夏的结果。

“大雁塔作为华夏和其他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阮时示意其他几人向大雁塔前进。

“时哥,我听说,以前大雁塔曾经举办过文会是不是?”

其实作为西安本地人,宫然对这些景点很熟悉,但是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口口相传的东西知道,但是并不深究。

“你说得没错,雁塔诗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它之所以声名远播,还是因为当时还是封建社会,连皇帝都要登高赋诗一首,这就更加让文人墨客追捧。”

“当年白居易曾经在塔上留下一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雁塔题名也是很多新科进士很喜欢的事情,当时那些新科进士都是以在大雁塔题名为荣。”

几人顺着台阶而上,进到大雁塔里面。

大雁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四面都有一个拱券门洞。

“所以说,古人觉得登高望远,那个时候,作为最高的塔楼,这也是聚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宋清荷站在最高处,凭栏远眺,好似看到了当时站在这里的文人,激动地看望远方。

都说高处不胜寒,更多的,确实一种能让心胸开阔的舒爽感。

大雁塔转一圈下来,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几人就直接往小雁塔而去。

小雁塔位于荐福寺,又被称为荐福寺塔,同样也是为了保存佛教经像而建立。

“其实无论是大雁塔还是小雁塔,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在唐朝时期,佛教的兴起和盛传。”阮时指着小雁塔侃侃而谈。

“你们看小雁塔,是唐代同类密檐砖塔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例,最开始的时候,它足足有十五层,后来经历地震损坏,加上修整,变成了现在的十三层。”

宋清荷手指在小雁塔的塔身摸过,厚重感从指间传来。

星际直播的用户,甚至能感受到宋清荷指间回馈回来的触感。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说起这个,清代每天清晨荐福寺内会定时敲钟,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这也就是雁塔晨钟声名远播的原因。”

历史的长河不会因为哪一个王朝的兴衰而停滞不前。

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无不在诉说着见证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