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入镜的背景是徐妍诗让系统帮忙设置的虚拟背景,看起来跟现代大老板的办公室没有区别。
“白先生,方便告知一下你进入心理疗愈行业的契机是什么吗?以及,如果将来达成合作,全息技术具体会怎样运用于心理疗愈呢?”徐妍诗问。
白光远如实告知徐妍诗,他当初是受个人家庭的影响而选择入行。在从事心理疗愈的几年时间,越来越理解他的病人,与他们感同身受。
如果能达成合作,白光远会在心理疗愈业内发起几轮内部调查,在不涉及病人具体隐私的情况下,将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的场景具象化,并且做到同类合并,减少徐妍诗团队的工作量。
比如渴望体验家庭的幸福和温暖的,那就对应开发出家庭类全息场景。向往自由、渴望环游世界又受困于身体状况或经济条件的,开发出旅游类全息场景。
甚至可以再具体、有针对性一些,比如曾经受到暴力伤害无法反抗、或是受困于过去没有走出来的人,通过全息技术还原当时的场景,给他们重新再来的机会,摆脱心灵上的桎梏。
像那种比较笼统宽泛、有普遍适用性的分类,设置较低的市场体验价格;而有针对性的全息场景,或许可以选择走私人订制的路子。
徐妍诗耐心听完了白光远的阐述,虽然是比较初步、粗放的设想,但不妨碍她认可白光远所提构想的可行性。
“这样,你回头写一份具体的可行性报告出来,合同也再细化完善一下。”
徐妍诗答复完白光远下线后,她摸着下巴发散思维。那些笼统宽泛且适用性强的全息场景设计出来后,不光可以用于心理疗愈,还能和其他相关行业达成合作。
比如设计出的全息景点,不光能让受困于各种条件无法出行的病人体验,还可以跟蓝星的旅游业达成合作,有些地方害怕不好玩、去了后悔咋办?
不要紧,去之前先全息体验一波,质量保证,童叟无欺。
这里头的可操作空间大着呢。徐妍诗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几种方案。
第一类客人,仅仅想通过全息技术初步体验某个景点或城市,那体验价格势必不能定得过高。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将体验时限缩短。
毕竟系统的全息功能在质量上可以做到神还原,如果有想占便宜的客人交了一点体验费体验够本之后干脆不去了,那旅游业岂不血亏?
第二类客人,选择把旅游的时间和资金省下来,通过全息技术完整体验某景点或城市,体验时间就要延长到能让客户过足瘾。比如设置十天半个月、一个月等让客户自由选择。
体验时长不同,定价也不同。系统可以调整它设计出的场景中的时间流速,还省了实际旅游会产生的路费、住宿费等一系列费用,连人挤人、出意外的情况都避免了,多划算啊。
徐妍诗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性不错,回头让唐霜霜或系统帮忙筛选下蓝星上资质不错的旅游公司,找个机会合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