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闻时依言走近,陈皇从桌子上翻出一叠奏折。
“你且看看。”
这些奏折很奇怪,几乎全都是对楚楷元的赞美之词。
两个人都心知肚明,楚楷元私底下做的那些事情。
“这是?”
“宋大人,你也知道逍遥侯一直野心不小。新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
“可朕的臣子趋炎附势,攀图权贵。心思全都没有放在朝政上。”
“前朝有逍遥侯野心勃勃,后宫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后位。”
陈皇将手放在宋闻时的肩膀上,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朕有时候在想,这个皇位到底该不该坐。”
“陛下,”宋闻时看着陈皇,郑重地说道,“您是新朝的缔造者,您为这个国家奉献了太多,您的智慧和能力也毋庸置疑。陛下何须妄自菲薄,失去信心。”
“朕只是觉得有些累了,坐上这个位置,朕才知道有多么的煎熬。”
“你说的道理,朕都明白。”
“不过,朕最近在思考一些事情。”
宋闻时谨言道:“陛下,有何事需要臣分忧,臣定当万死不辞。”
陈皇闻言道:
“昔日,公与鞅,是君与臣的一段佳话。国强有鞅,国富有鞅。公之用人,从不相疑。”
(公指的是秦孝公,鞅指的是商鞅)
“一句‘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是多少在位者梦寐以求的以求的关系。”
(好的,这里引用就是上面人物的典故)
陈皇感叹道:“宋大人,这也正是我所求的关系。”
当初陈皇还未远远攻进皇城的时候,就曾经远远瞧见过宋闻时一眼。
站在城墙上边,风吹衣袂,肆意潇洒。
然后,当他攻进了皇城的时候,
宋闻时一心求死,陈皇已经多次听说了宋闻时的才华冠绝。
而他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陈皇命人将他救下,派了无数的说客,希望宋闻时能够不计往事,为天下的生计想一想。
在位的这些天,他总觉得他和宋闻时之间有一种隔阂。
陈皇拱手,“宋大人,我愿如公,你可为鞅?”
“陛下!”宋闻时身子矮了三分。
胸中惊骇,久久不息,就像蝴蝶展翅准备飞走,却被冰霜打中。
“臣荣幸之至!”
宋闻深深一躬,表情肃穆,声音庄重:“陛下所赐,大臣恭敬受领,此生不弃,必竭心尽力为国家百姓!”
陈皇喜极而泣,初看宋闻时就一定知道他非池中之物。
“好,好,宋大人,从此你我为知音,同心同德。”
(这里引用的是《大秦帝国》里面的台词)
陈皇了却了心中的忐忑,“新朝建立,诸多不须。祭台一事,未曾解决,商州一案,成了僵局。如今我有了宋大人这位知音,此后政途必将一帆风顺。”
“宋大人,接下来该如何?”
“陛下,周虞枝,您还没有召见。”宋闻时说道。
“周虞枝。”陈皇哈哈一笑,“是,朕还没有召见她。”
“德安,传令,让周虞枝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