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尉丁功虽不发一言,却气势逼人,国君心中忐忑,只得叹气道:
“唉,罢了罢了,满朝佞臣,孤又能如何呢?”
“翰林郎何在?”
国君声若蚊蝇,“拟诏吧。”
……
“孤在位五十有三载,今遭巨变,危而复存。
孤闻王命不与常,惟与德焉,大位授贤,时其宜也。
天厌孤王,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
孤虽不明,亦敢弗龚天命。
孤五子白,茂于诸子,宏谋霜照,秘算云回。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四奥载宅,六府克和;川陆效珍,祯祥鳞集;卿烟玉露,旦夕扬藻。
今踵唐虞旧典,传位于五子,庸布告遐迩焉。”
……
钱塘王城大内的崇正殿。
朱门金钉,铜瓦玉阶,镌龙凤,镂天马,金碧辉煌,华贵不可言说。
崇正殿西侧的朵殿里。
风元白头戴九帘冕旒,身穿上玄下朱的冕服,周身以蔽膝、佩绶、赤舄配饰,正襟危坐在王座之上,闭目静静地听着侍人宣读诏书。
殿外九声鼓鸣,随着一声“吾王驾到”,风元白在群臣的注目之中缓缓走上御座。
百官拜贺。
“参见吾王千岁!参见吾王千岁!!参见吾王千岁……”
国君金座坐北朝南,丞相齐胜手捧玉宝谨上,尚宝卿接下玉宝。
黎大帝使臣宣诏赐予九种礼器。
车马、服裳、乐器、朱门、木阶、虎卫、宫矢、斧钺、香酒。
九锡已加,风元白即位钟离王,大赦天下。
-------
沈国京都,庐州。
宸英殿内。
沈国国君纪常喜形于色。
“钟离已立新王,现已遣使欲与我国盟好,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徐国势大,野心勃勃,我沈国常年被其欺压,如今钟离新王既然有意结好我国,王上何不趁此机会订立盟约,共抗强徐。”
丞相辛颍川谏言道。
国君纪常微笑着点点头。
“嗯,丞相所言,正和寡人之意。”
丞相辛颍川又道:
“王上,只是臣有一事不明,心中仍有所顾忌。”
“辛大人有何顾忌?”
“钟离一国,外有长江天堑,内有三江五湖,本可自保有余,为何突然要与我沈国结盟呢?莫非另有所图?”
丞相辛颍川直言道。
御史大夫庾伟彦奏道:
“启奏王上,钟离先王此前也曾与我国盟好,然却摇摆不定,徐人许以重利,钟离便调转矛头,徐人兵锋一至,钟离便又与我国交好,如此反复无常,王上不可不察。”
国君纪常答道:
“哎,庾大人这话不对,两国之交,本就以利为本,徐国骄横,穷兵黩武,我沈国自当与钟离联合共拒之,须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
国君纪常又问:
“今时不同往日,诸位爱卿可知如今并无战事,为何钟离新王突然要与我沈国盟好?”
“臣等不知……”
国君纪常微微一笑。
“这全赖小女之功,钟离先王向来贪图安逸,非有为之君,一旦徐国攻沈,许以厚利,钟离必不会相助。
寡人数年前便遣小女入钟离,拜典军,以图大计,后来小女结识了钟离先王的第五子风元白,知其有夺嫡之志,便助其登上王位。
如今的钟离新王壮志雄心,一心联沈抗徐,这岂不是小女之功吗?”
“王上英明,菀公主巾帼不让须眉,真是年少英才,沈国大幸啊!”
御史大夫庾伟彦奉承道。
丞相辛颍川一听,心生一计,谏言道:
“王上,既然菀公主与那钟离王有同门之谊,又青梅竹马……
王上何不趁势将菀公主嫁与钟离王,如此两国结成秦晋之好,同心同德,共拒暴徐,岂不是两全其美?”
国君纪常一听,心中大悦。
“丞相此言有理,寡人也早有此意,如此沈国和钟离两国便亲如一体,何惧强徐?
丞相,这事就着你去办,记住,万事务必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