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一剑成仙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醉不归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醉不归(1 / 2)

对常人而言,眼看着周围人青云直上,而自己怀才不遇,两相对照,很容易感到苦闷,但这不是白松。

白松从来都是坦坦****,他为他们的离去而不舍,喝不完饯行的酒。

他祝福着他的朋友们,希望他们拥有美好的前程,飞黄腾达了也不要忘了他。

朋友们都发迹了,那他呢?没关系,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他一样壮志难酬的,已经功成名就归隐的,在山中隐居修仙的。

他交友范围极为广泛,只要与他意气相投,他就能和他们称兄道弟,肝胆相照。白松的性情纯真可爱,他对于朋友,几乎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索求,这也使得他交朋友时格外洒脱,不用思前顾后,权衡利弊。

也许在少不更事时,这样处世是可以理解的,但白松一生如此。

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有了许多挚友,也有许多人因此远离他。

这样究竟是好还是坏呢?也许白松并没有考虑过,他只是一直跟随自己的心,从不怀疑。对于他的朋友们来说,拥有白松这样一位知己,是无比幸运的。

白松一生也没有停下漫游的脚步,他在天南海北寻觅着与他有着共同精神追求的人,这些人与他一同游离于世俗之外,是那个时代的漫游者。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又是一年春天,白松三十八岁了,他离开任城去往兖州。

在一个风清月朗的傍晚,白松来到兖州城东的东鲁门,泛舟于湖上。

黄昏时分,夕阳映照在白色沙滩上,把沙滩照得闪闪发亮。晚霞映入水中,波光**漾,水中石头的影子忽明忽暗。

波浪轻摇,水流潆洄,白松独自驾着小舟,满载着月光,顺着环绕的溪水而下。两岸桃花盛开,白松又想起了雪夜寻访戴安道的王徽之,当时他月下泛舟去往山阴时,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皓月当空,物我两忘,白松一时恍惚起来,此时的我是李太白,还是王徽之?在浩瀚的时空下,月光永恒地照耀着,悠悠天地间,白松忽然感到自己与王徽之的灵魂融为了一体。二人若能有幸相遇,定会一同分享这一轮美妙的圆月,相伴走过这段孤独的旅程。

月光满天,水波粼粼,月光下诗人默立。此时的他是李太白还是王徽之,都不重要了。白松漫游至任城以北的兖州,受到了兖州地方官王少府的热情接待。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瑕丘王少府》王少府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品行高尚,才德兼备,让白松钦佩不已。

白松在连年的干谒中,接触到了官场的混乱与黑暗,但王少府却能够以神仙般的姿态超然于这些世俗的尘嚣之上,又有一身真本事,挥笔之间,诉讼了结,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这是极为难得的,这也是白松所想要达到的境界。白松深深羡慕着王少府的生活,不吝言辞地赞美他,他甘受寂寞,琴声琤琤,不入巢穴,冰清玉洁。

白松也希望王少府能够一眼识别他身上超凡脱俗的光芒,帮助他走上仕途。王少府真的如同白松诗中所写的这般高尚完美吗?或许并不尽然,因为这位少府也没有理会白松的殷切期盼。倒不如说,是白松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在了这位王少府身上。

从白松的诗歌和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同时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与独特个性,不受任何压抑和束缚,这是他的处世原则。

正是因为他轻狂的个性,他在求仕路上屡屡碰壁,通向一位明君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阻碍的,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但他仍然满怀希望,觉得理想一定会有实现的那天。白松的能量来自于他强大的内心,他并不是想游戏人间,而是比谁都享受生命。

抗争、寻觅、挫折、柳暗花明,都成为人生旅途上的奇妙经历,他乐在其中,理想的火花如同生命之光,永恒不灭。

这年夏天,白松回到任城。他的友人梁四、方士赵叟来访,时值盛夏,酷暑难耐,白松在这时送别二位好友回东平(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东平位于任城之北,属于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从白松的诗来看,梁四应该是一位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