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丞相府
花容在自己的闺房之中,今日已经是来到长安的第三日了,顾征丞相与司徒长孙无忌,这三日来联络朝中各个有识之士,百官进谏已成雏形。
一想到父亲在牢狱里面受苦,花容就肝肠寸断,短短三日,她就消瘦了许多。
丞相夫人推门而入,花容施了一个万福,她说道,“夫人有礼了。”
顾夫人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不是认了义父义母嘛,怎么还叫夫人。”
花容抿了一下嘴唇,“义母…”
顾夫人立马喜笑颜开,花容见状,她的心情也没那么沉重了。
顾丞相一家对她特别好,特别是丞相夫人,对她真的就像亲女儿一样。
花容说道,“我的父亲…”
顾夫人宽慰道,“无妨,你义父和司徒长孙无忌正极力营救,朝中有很多大臣都是站他们一边的,到时百官进谏,明宗一定会下令赦免你父亲。”
花容点了点头,女孩子家想得多,心中有事情很难做到释怀,有首词句说得好: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容便是这般,顾夫人一番话语刚让她有所宽心,不出片刻,她又担忧起来。
顾夫人见状,她笑着说道,“跟我去长安街上逛一逛吧。”
花容歪了歪脑袋,顾夫人说道,“出去散散心也好,长安夜景甚是好看,你会喜欢的。”
暮色初起,顾夫人便带着花容坐上轿子,径直到了长安最繁华的朱雀街。这里已是人流如潮,摩肩擦踵,全长安的人仿佛都汇集于此。彩灯明烛,火树银花的一副盛世繁华,只逼得星光暗淡,明月寂寥。
顾夫人与花容在朱雀街上的平安桥上下了轿,他们随着人流步行到了街中的登月楼。
楼前的飞檐之下,挂满了形式各异的花灯,流光溢彩,花样繁多。众人围在灯谜前观看思忖,议论纷纷。
眼前繁华之景,花容倒也见识过,每逢元宵,锦城便是这副光景,长安不同,它每晚都是花灯锦簇,繁华如斯。
顾夫人说道,“容儿,猜一下灯谜吧。”
顾夫人这样叫她,花容还真是有点不适应,她转头看了一下丞相夫人,顾夫人笑容和煦,眼里满是疼爱…
花容展眉一笑,那时围观的人议论道,“这登月楼的灯谜真是难猜。”
“灯谜若是容易猜,晚上这登月楼还不被挤破?”
那时花容有点疑惑,她问道,“义母,这是为何?”
顾夫人说道,“这登月楼有个规矩,每逢夜晚,”便在门口挂上百道灯谜,若是有人解出其中十道,便可进二楼雅间,免费享用一桌酒席,十几年来,这便成了这长安朱雀街上的一道夜景。”
花容说道,“那我来试一试。”从小她就饱读诗书,这灯谜应该难不倒她。
花容款款走到灯谜前,那时她穿着一袭飘逸轻灵的柔纱长裙,几朵白梅点缀其上,极是温婉明丽。
“踏花归来蝶绕膝,这是香附。”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是生地。”
“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沉香粉。”
花容一口气解了三道灯谜,连个停顿都没有,竟如念书一般顺畅,楼外众人纷纷侧目而去,两个店小二高声惊叹,“哎呀,小姐高才,居然都答对了。”身后立刻有人恍然道:“原来都是中药材,怪不得我们猜不出来。”
顾夫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说道,“许久以前,我也来这里解过灯谜。”
花容颇有兴致地问道,“义母解出了几道?”
顾夫人笑而不语,“回府我再说与你听。”
花容继续解灯谜,前十道的谜底似乎都是中药材。
花容微微仰首看着灯谜,行云流水一般说道:“偷梁换柱,这是木贼,老谋深算,是苍术,天女散花,是降香…”
最后一道谜题是昭君出塞,花容眉头微皱。
旁边的店小二说道,“只要再解一个灯谜,姑娘便可进入二楼雅间。”
花容点了点头,她搜索枯肠,还是未能想出答案。
那时一个青衫书生,走到花容身旁,他背着一个绿竹书箱,腰间挂有一把长剑。
书生看了一下谜题,“昭君出塞,这谜底应该是王不留行。”
店小二翻过谜牌一看,果然正确。
花容未能猜出十道灯谜,一顿免费的晚宴也就不翼而飞。
“谁让你多管闲事,再过一会儿,我一定能猜得出来。”
书生笑了笑,“多有得罪,还望姑娘见谅。”
此人正是梅长春,从晋城远道而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期间有过一些奇妙经历。
花容看了看梅长春腰间的长剑,似曾相识。
她连忙问道,“这剑不是你的吧…”
梅长春点了点头,“不是,是一位友人相赠。”
花容继续追问道,“你那友人姓甚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