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内
神武楼,御灵阁,忘剑阁前各自停着一架飞舟,底下的学生欢呼雀跃。
飞舟落地,武道院的学生依次登上飞舟,东方耀是最后一个,他的后面站着一个相貌清癯的老者,老者头戴纶巾,气态飘然有古意。
东方耀登上飞舟后,老人也紧跟其上。
“老人家,你是稷下学宫的嘛,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青衣老者笑着说道,“我不是稷下学宫的,征得夫子同意,和你们一起去踏春。”
东方耀点了点头,那时赵谦云走到两人跟前,他对老人说了一句,“师兄好…”
老人点了点头,东方耀一脸茫然,这老人竟是赵师尊的师兄,那他们两个的师父是谁。
关坪拍了一下东方耀的肩膀,“你杵这干嘛,走!我们去别处看一看。”
东方耀赶紧点头,说完他们两个跑开,老人看了看两个少年的背影,抚须而笑,“年轻就是好呀。”
赵谦云在一旁说道,“师兄你也不老呀。”
老人就是曾冉,夫子坐下七十二贤之一,当初夫子问各人志向,曾冉的答案最得夫子青睐。
“师兄,见过老师了嘛?”
“昨晚已经拜会了,老师越发年轻了。”
那时赵谦云饶有趣味地问道,“师兄,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
“你说。”
“老师曾以自己为例,讲述了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他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曾冉点头,“是,这是老师名言。”
“师兄今年已过七十,是否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曾冉摇了摇头,“没有。”他反问道,“师弟你今年三十出头?”
赵谦云说道,“刚好三十岁…”
“夫子说的三十而立,你做到没有…”
赵谦云点了点头,“我觉得自己做到了…”
曾冉笑道,“大善。”
墨家飞舟极大,表面似船,实际就是船。
东方耀拍了拍栏杆,他问道,“你说这船是怎么飞起来的?”
关坪说道,“墨辰院长机关术天下第一,他造的东西能飞不奇怪。”
东方耀摇了摇头,“我看不见得,机关构造是巧妙,可它如何克服重力呢?”
关坪听的云里雾里,东方耀继续说道,“飞舟上一定有什么神秘的力量。”
关坪说道,“我不懂你说什么。”
“不要你懂,跟我来就行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
这个陨石后面被秦始皇用来制造地下皇陵,秦始皇陵宫殿楼宇,都悬浮空中,这一切都是凭借天外陨石的力量。
东方耀觉得这飞舟上应该有陨石这类一样的东西,他想去一探究竟,不是想夺宝,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次踏春,每个学院派一个老师作为领队,剑修院原是专褚,后来纤云跟夫子说了一声,就换成了她,武道院领队是赵谦云,灵修院是诸葛易,机关学院因为人数太少,他们和灵修院坐同一艘飞舟,由诸葛易领导。
纤云站在船尾,那时飞舟缓缓升空,稷下景色尽收眼底。
刚才登船的时候,樱木林站在最后,他这人除了剑术不争不抢,对什么都不上心,纤云就喜欢他这性格。
昨夜入睡前,曾读到一句诗:江山如画心纷飞,只等一人生死陪。
这两句可真是符合她当下的心境,纤云将自己的佩剑扔出船外,她纵身一跃,飞舟速度不快,她想御剑前往…
梅长春带上锦囊,告别茅山道长,这次下山,终于不再鬼打墙,他顺利下山,来到了镇上,梅长春背上依旧背着一个书箱,腰间挂有一把长剑,那剑是白松相赠,曾经救他一命。
镇上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梅长春心情大好,在山中待了许久,难免烦闷。
他来到县衙,拜见了当地县令。
县令姓许,为官清廉,茅山道长就是他请来的。
梅长春送上书信,县令读完信后,他问道,“山中女鬼已经被道长除去了?”
梅长春点了点头,许县令甚是喜悦,他说道,“甚好,甚好。”
梅长春拿出锦囊,他说道,“县令大人,这个锦囊是道长让我转交给你。”
许县令接过锦囊,他说道,“道长有心了。”
茅山道长在信中写道,这个锦囊可保县令夫人母女平安。
许县令又看了一眼信的内容,他笑着说道,“母女平安…道长这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