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使团对明朝的观察
所有的使者都很志芯,十几个国家,最少也有三个使者,最多使者会有六个人,这样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就是波斯人。
这两个国家都是派来了六人使团,也都带上了许多翻译官,令朱由检没有料到这些使臣中,欧洲的国家里面,既有新教的支持者,也有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的使臣。
两伙敌对关係的欧洲国家使臣,出使的舰队居然是同一支,属实有点逆天。
这种事情,也只有欧洲人的脑子能够做得出来了。
皇帝猜测最多的,其实是波斯人。
波斯人被拉来,显然是欧洲使臣团的船舶在波斯港口,进行停泊修整补给的时候,波斯人得知了欧洲人集体出使明朝,自己凑进来的。
他无论是因为贸易也好,还是军事需要的外交也好,朱由检很有兴趣从波斯人嘴里听点情报出来,波斯自古都是商业非常发达的。
商业发达,情报信息就多,商人们最精通的就是搞信息差。
明朝大举西进,个个方向上都在向西扩张,加上明朝皇商们宛如疯狗般的四处乱咬,
对各个文明都多多少少有影响。
影响多大,皇帝当然心里有数,绝对不会小。
波斯商人的生存空间,因为和明朝皇商舰队的直接、间接对抗,必然大大压缩,他们对於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大。
使臣团在明朝一直拖,拖到六月底、七月份,这才得到明廷的充许盲意,才在明朝官府的一路隨同监视下,向內地勤见。
为什么监视
这一方面有朝廷这些年来,让太医院对柳病的民间宣传,民间和朝廷官员都觉得,
西方人身上可能带有柳病等脏病,在崇禎帝的暗中推波助澜下,这种信息在民间交流非常广泛,已经成了常识。
並有其他大量疾病被爆出,可能与西夷有关,都被官府衙门张贴告示,让百姓们对西夷有种天然的恐惧。
这也让一些早年就在明朝进行活动观察,和推行天主的西方传教士,有些意外的行动困难。
他们需要在明朝的南京衙门得到份小册子来证明,身上得掛无有传染恶疾的册子证明,才能进入浴场、青楼等地。
当然,让不让进,还得看地方场所允许不允许了,这朝廷管不著。
於是乎,西方使团对明朝的一个印象,那就是购物难。
明朝从崇禎八年之后,对礼部来了一顿大调整,有一大项支出被裁。
那就是他国使团在大明境內的销,明朝一方不给报销,吃用都需要使臣团向鸿臚寺支付钱幣,然后由鸿臚寺的人给他们安置吃用,
明藩附属国里,也只有拥有“小中华”之称的两个明藩国家,才能得到明朝的报销优待,一个“小中华”使团能报白银一万两的隨便销,非常优厚。
使团们勤见的过程中,还听说了大明朝现在在打固始汗和在川西进行平叛,连连大胜,捷报在民间都有许多文人记载,而这些战报流传到这些使团的手中,也是十分震动。
比方说曹变蛟被调去青海,连连大胜,消息刚刚传出,到了南京附近就传播开了。
朝廷自己还没了解,到了南京城,地方小报已经在刊印好了文章,都有大儒给捷报做解说,比方说官军打到哪里了,朝廷控制这块土地有何作用,叛贼的粮道被截,多少人被杀,多少人投降等等。
小报价格不贵,也就是十几枚铜板,看得出来,明朝的纸张价格非常便宜,甚至加上印刷和小吏、生员、大儒修饰小报文风的钱,也值不了多少。
於是他们对明朝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民间的交流速度,超乎寻常的快捷,虽然这远谈不上高效,但胜在內容扎实多样,讲武堂一样的內容,议论明朝时政的內容,议论藩属们关係的,討论精怪传说的,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小报看得人眼繚乱。
比方说是南直隶日报,很多復社、东林党的隱退官员也都在里头写小报,为了赚点小钱。
而帝都报社,显得就比较严肃,主要是了解明朝的紧要政策和明藩之间的情况,再就是明朝和周围的战事。
令不少使者都面带忧虑的是,和明朝签订附属条约的国家太多了,里头竟然还有朝鲜、倭国这样的强藩国度,另外还有南洋的所有国家,也都已经臣服。
这些国家加一起有多少人口光是一个日本倭国的人口,就和法兰西王国在一个水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