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琅本就不赞成牺牲女人的幸福为国家换来什么利益,她刚才只是打个比喻试探一下皇帝的口风。看来梁国新帝也不好糊弄,她只好接着说道:“既然梁国态度如此强硬,臣认为这三个条件里如果必须选择一条,那么惟有第三条尚能考虑,因为政治的变数最大。梁国可以借我国太子做文章,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将梁国一军。”
皇帝若有所思道:“张爱卿说的好,朕有个粗略的想法,既然在这个问题上你我不谋而合,不妨拿出来一起探讨一下。”
张琳琅看着皇帝打发掉所有闲杂人等,心知起来。另外她暗自庆幸,还好刚才蒙对了路子,皇帝自己也有了想法,否则让她凭空提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可就难为死她了。
“张爱卿,此事涉及到华国的未来又与皇族子嗣的命运休戚相关,朕一直不敢与旁人商量。普天之下惟有张爱卿能为朕分忧。”皇帝先扣了一个大帽子给张琳琅,而后开诚布公地说道,“朕的几个儿子中,太子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继承人,除了本身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外,朕还为他准备了一批可以用的肱骨之臣,并且通过大小事情让太子与这些臣子之间相互适应。
而朕过去一直忽略的英王最近渐渐展现出的才华气度绝不输于太子,通过越国和蜀国的事情更多了实际历练,或许他也可担当大任。平心而论,张爱卿,你若是朕会怎样选择继承人呢?”
张琳琅避开实质,巧妙回答道:“臣认为时下正是考验太子殿下和英王殿下的大好时机。”
皇帝点点头说道:“没错。其实就算朕完全回绝梁国的条件,虽然会在短期内遭遇蛮族的大规模入侵,但是朕可以断腕自保,将蛮族控制在北疆,不让他们迅速南下。朕相信等三五年后我国军队元气完全恢复,定能北上收复失地。只是北疆的百姓们会多受几年的苦,被蛮族奴役折磨。但是朕不忍心让百姓受苦,更想借机磨练太子。朕希望太子去梁国之后能够运用才智为华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倘若太子真是可造之材,为了挽救国家危难毅然留质他国,并且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能善用时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取得更多成绩,可以为将来继承大统奠定一个不可磨灭的基础。毕竟只有肯为国家付出牺牲,有能力为百姓谋福的人才会被大家承认。”
“那么圣上是否也会给英王殿下同样的试炼机会呢?臣对太子殿下了解不多,但臣私以为这件事情如果交给英王殿下一定能完成。”
张琳琅不会忘记顺便吹捧一下自己的靠山,因为她清楚就算此时把英王吹得天花乱坠,皇帝也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托给英王了。人家梁国要太子留质,皇帝不可能为这件事情废了太子,改立英王送到梁国去。所以她后顾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长期饭票羊入虎口。
岂料皇帝说道:“这同时也是对英王的考验。太子如果过了这一关,只能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华国皇帝,可以守住江山家业,却试不出他能否超越朕的成就。相比之下,朕给英王的考验更大。有多大的野心,就应该有相应的才能匹配。按照祖制只要太子在,其他皇子是没有机会继承帝位的,朕在的时候可以看他们兄弟相争优胜劣汰,但朕不会把隐患留给后人,朕会在临死前为继承人剪除所有隐患。因此英王如果有野心夺嫡,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尝试的机会。他封藩多年,避开锋芒,养精蓄锐到现在该有点行动了吧?太子留质他国这样的良机,英王不可能轻易放弃吧?”
张琳琅心中暗想,按照皇帝挑选继承人的观念,只要能选出最佳继承人,可以不择手段。当皇帝的儿子真可怜啊,平时体会不到亲情也就罢了,还时刻被亲爹算计着,这样的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朕虽然亦不忍见他们兄弟相残,但是为了华国能有更光明的未来,作为皇室子嗣必须通过残酷的竞争才能产生强者,而牺牲在所难免。”
张琳琅禁不住问道:“那么英王怎样做才能让圣上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