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含章笑,“怎么,这是嫌我了?”
“我可没有。”苏锦绣感觉到了他到处乱动的手,轻轻捏住,说道,“我跟你说正经事儿呢,你动手动脚做什么,我问你,当初在平川县,你打了一只大雁,不用来还钱,专门送到我家去给我娘,是不是给聘礼的意思?”
赵含章身子一僵,没说话,苏锦绣却明白了,笑出声来,“原来你那个时候就已经喜欢我了啊。”
“是又怎么样,反正现在你已经是我的人了。”男人狠狠地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儿,“别管宁修那些事了,离四月还早着呢,如此良辰美景,咱们莫辜负了。”
到了四月,翰林院的赵翰林定亲之事,又是在京城引起一番议论。说是赵含章这当哥哥的娶了商户女,弟弟赵宁修也娶了商户女,莫不是怕打仗没有军费,指着这两家给出钱呢。
如果两人的婚事是在赵宁修考中进士当上翰林官员之前,那勉强还算门当户对,毕竟赵宁修当时虽只有举人功名,但也有个当将军的哥哥,可两人的婚事在这之后,便算得上是宋家高攀了。
宋老爷起初担心宋佳雯嫁给赵宁修之后会受委屈,很是考验了他一番,可最终还是认可了两人的婚事,尤其是在赵宁修答应他,说自己的兄长答应了嫂嫂永不纳妾,他也会做到这一点,并且与兄长还商量过了,以后他们赵家要里一个规矩,儿郎绝不纳妾,要娶他们赵家的女儿,男人也得做到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正是这一点打动了宋家父母,才应允了两个人的婚事。
但京城这番谣言一出,宋老爷郁闷了,跑来找苏锦绣,问她能不能寻个什么买官的门路,给自己捐个官当当,好让别人别看轻了佳雯。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捐官这事儿是不可能的,苏锦绣无奈地叹口气,劝他,“即便是捐了官又如何,我自己身上还有诰命呢,那些世家贵族出身的人,背地里还不是一样说长道短。这嘴张在别人身上,要议论什么是拦不住的,咱们关起门来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必将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
道理宋老爷都懂,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问苏锦绣,“难道就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吗?”
苏锦绣想了想,还真有。“咱们把他们说的变成事实不就行了吗?”
过了几日,京中人便听闻,定北侯夫人上书天子,说坊市的几个股东商议后,愿意每年拿出利润的十分之一作为边城军的军费。
圣上下旨将坊市的几个股东褒奖了一番,自此,街上再无人敢说他们的闲言碎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