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都已经打算再造乾坤了,那还留这些人的命做什么
此刻张维贤又不由得想起,陛下前两日传来的,让他们去做教育改革准备的诏令。
而教育改革的事宜中,又多有学习火药军械制造的方面
也就是说。
陛下从出京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考虑到了今天的局面!
如此一来。
陛下登基后所做的一切便全都能串联起来,一切也都能说的通了!
皇党众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大家又一次回想起那个夜晚众人齐声喊出的“为了兴汉,齐心并进”振奋口号。
此刻仅仅是想起那副场面,一众人等就感觉全身上下的热血跟着翻涌起来。
什么叫做兴汉
大明朝的皇帝带头把大明朝的地给重新犁一遍。
这个就叫兴汉!
有人甚至已经兴奋到身体轻微颤抖。
这种盖世伟业,哪个男儿不想亲身参与其中
人群之中,只有张维贤等少数人还保持着些许理性。
其余人此刻俨然已经是被搅昏了心智。
顿了顿后,张维贤试探着开口问道:
“陛下,此举实在太过凶险,您准备从哪里入手,又需要我等做些什么我等一定拼死为您分忧。”
朱由检看着众人,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卖什么关子。
他语气平静道:“第一步,便是从朝鲜及东江军镇入手。”
朝鲜!
东江军镇!
由于已经被刚才的震撼给冲昏了头脑,所以现在听见这两个不太应该被提及的地方。
众人竟都没再生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朕离京后,你们只需守好京城,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改革之事即可。”
听着这话,一众人等对视一眼。
事已至此,已经没什么好再劝谏的了。
既然现如今的大明朝已经全都是反动派了。
既然陛下已经早就做好了决断。
那他们最该做的,便是尽最大努力去配合了。
众人齐声跪地高喝道:“微臣必竭尽全力,纵使粉身碎骨也不负陛下重托!”
朱由检点点头,看向魏忠贤、曹化淳二人继续吩咐道:“现在去把黄立极等人带去凌迟示众。”
“务必让百姓知道前几日京中动乱皆是因这些人而起。”
“同时还要告知百姓,大明已经全境叛乱,朕出京便是为了前往各地平叛。”
曹魏二人闻言,也是瞬间明白了陛下此举的深意所在。
挑起民愤,方才能让京城上下同仇敌忾,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奴婢领旨!”二人躬身应下,随即立马带人跑去办差了。
等到一行人等离去后。
张维贤好像才想起什么,出声提醒道:
“陛下,既然您已经决定三日后动身前往朝鲜,不知您是选择从哪条线路出发”
张维贤作为皇党众人中的领衔武将,自然是对军事堪舆有所了解的。
从京城前往朝鲜,无非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经由辽东,再辗转海路,抵达东江镇最后再至朝鲜。
这条线路最短,理论上最为便捷。
但有个问题就是,辽东局势动荡不安,此举太过冒险。
一着不慎便可能再现土木堡之变。
另一个选择就是从山东过去。
这条路线所耗费的时间会长一些,不过也会稍安全些。
但这条线路同样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陛下已经直言了,要在京城中大行教育改革之事。
而教育改革,无疑于就是在刨儒家祖坟。
儒家的祖坟,偏偏又在山东
所以要是想从山东过境的话,那就不能在京城里去干什么改革的举动。
至少真改的话,也不能太过激烈。
要不然的话。
消息一旦传到山东,搞不好会引起那边儒家势力的大肆反扑。
此刻乾清宫内。
其余人等听着张维贤的话,也是瞬间联想到了这一点。
众人刚燃烧起来的激情,不由得跟着如同被当头浇了盆冷水般熄灭大半。
兴汉二字,说起来轻飘飘的。
可真落到实际上,却是如此艰难。
别的不说。
仅仅是出京路线都得如此深思熟虑了,那一路途中又该会是何等凶险!
面对着张维贤的问题,朱由检开口回答道:“朕准备经由山东,先至东江镇再至朝鲜。”
“你是在担心京城教育改革之事,会惊动山东地区的儒家势力”
张维贤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臣以为既然陛下要从山东过境,那教育改革之事,便不可再大刀阔斧,必需要徐徐为之.”
张维贤所说的这个问题,朱由检自然也是早就考虑过的。
但对于所谓的徐徐为之,朱由检则是根本就没考虑过。
改革之事,必须是要一往无前方才能有所成效。
今天缓一下,三五个月过去了。
明天缓一下,三五年过去了。
后天再缓一下,三五十年过去了。
这样搞的话,那还改什么革
真当革命是请客吃饭呢!
可以说。
只要稍显颓势,那一切举动必将全都会付诸东流不了了之。
当然。
朱由检也不会什么都不管不顾闭着眼往前冲。
张维贤等人的看法有他们的时代和视野局限性所在,朱由检不好苛责太多。
而关于山东那边的儒家势力反扑,他自然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朱由检看来。
儒家势力虽然强大,扎根这片土地千年时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其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的基本盘是所谓的法理。
若是没了法理作为根本。
那儒家势力甚至不需要他出手,便会不攻自破。
所以如此一来,儒家势力就不可能在明面上,去对圣驾队伍行什么刀兵之事。
他们在明面上唯一能做的。
便是组织人手拦住圣驾,再以法理之名各种使手段阻拦,迫使朱由检无功而返。
但对于这一点,在朱由检看来实在太好解决不过。
只要你敢来,那我一定就敢杀。
来一百就杀一百,来一千就杀一千,来一万就杀一万。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带领帝国登顶至高。
而在这途中遇到的一切掣肘,都将被他无情碾碎。
还是那句话。
帝国的前进本来就需要摆脱儒家影响。
儒家要是愿意自己体面,他可以先暂时放过。
若是给脸不要脸,那他自然也可以顺手清理。
当然。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朱由检肯定也考虑过。
无非就是以大义为名,煽动山东境内的民意,裹挟一众学子直接冲击圣驾甚至冲击京城。
但煽动民意这一块.
说白了。
就是孔丘从棺材里爬出来带头干这事。
朱由检也能硬生生再给他按回坟地里去。
已经举国皆敌了,还差这一个两个!
不过现在说起这些,也只是打算而已。
真正如何行事,还是要等朱由检出发之后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面对着众人的担忧。
朱由检将这些和众人大致讲了一遍。
一众人等听完之后虽然仍是没完全放下心中忧虑,但至少已经不像最开始那般束手无策。
没办法。
在最初的兴奋过后,现在所有人都明白了陛下要做的事是多么的逆天之举。
听说过造反、中兴、开国的,但唯独没见过当朝皇帝从头再来的
但这事不管能不能成,既然陛下已经决定,都是要一条路走到黑了。
既然如此,他们便要尽最大努力去
张维贤和陈新甲等人对视一眼,皆是肃然开口道:
“微臣领旨!那臣等现在就去着手处理诸项事宜!”
言罢。
一行人等便快速离开乾清宫,出门办差了。
陛下三日之后便要出京前往朝鲜,他们行事必须要迅速。
当然,不管事态有多么紧急,各种事情处理起来的轻重缓急都还是要理一理的。
于是乎。
在朱由检回京之后,京城里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先是锦衣卫在民间大肆挑拨民情。
告诉一众百姓前几天那些坏事全是黄立极等人指使的。
原因就是他们看陛下不在京城,便想着为非作歹起来!
反正主打一个各种屎盆子全往这些人身上扣。
现在陛下一回京,便直接为大家讨回公道了!
此举自然是让朱由检威望再次大幅提升。
就是可怜了黄立极和那些世家代表一众人等。
荣华富贵享受了一辈子。
最后却落得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全家被满门诛杀。
甚至还亲眼看着自己在被活剐时,又被愤怒的群众分而食之的下场。
接着。
又是锦衣卫大肆挑动舆论。
宣传因为这些人死了,所以全国各地的世家豪族都要联合起来造皇帝的反。
大家哪有心思去细想其中缘由,一时间大为惊恐。
而随即官府又立马放出消息。
大家不用担心,陛下会亲自带兵平叛。
不过是区区全境造反而已。
不足为虑!
至此。
京中百姓又瞬间安心下来。
没办法,这就是帝王威望的作用,而朱由检在京城内的威望又实在太高了。
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心而言,却是再有力不过。
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
他们不知道全境造反真正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事处理起来可能很难。
但他们由衷的相信,陛下能解决此事。
怎么解决,不知道。
反正就是相信。
差不多就是这种心态。
这一系列流程走完之后,已经是朱由检回京之后的第二天了。
也是在这天晚上。
连着两夜都没怎么睡觉的张维贤和陈新甲,终于把目标对准了京城里的儒家势力。
而这。
也是在陛下出京之前。
最后一项需要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了。
咳咳.昨天发了一万字,真不是有意断章什么的。
看着大家喷作者的评论,极品大牛至男神宝宝作者当场就哭泣到昏厥过去了呜呜呜……
昨天没睡好,今天可能就这一章了o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