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曼倩吃苦,兄弟相见(4.5k)
话表镇元子与李修安在方丈山盘桓三日,拜別帝君,驾起云头,径回五庄观而去。
曼倩望著远去渐香的云踪,心下自嘲道:“世人常道:终日打雁,教雁啄了眼。此话真箇不虚!今番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吃亏在这张嘴上矣。”
思及此,犹有几分忧虑:“世间又有常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若青阳道友一不小心漏出口风,被那猴子听去,却该如何是好旁人倒也罢了,偏是那猴头最是记仇。若他特来寻畔,纵不惧他怎的,只怕师父也饶不了我。”
又转念一想:“吾观青阳道友气度不凡,丰神俊朗,颇有君子之风。既已应允於我,定不食言。况且我还赠他一份礼,即便那猴是他结拜兄弟,也当斟酌几分。”
如此一想,曼倩略宽心怀,不禁诗兴勃发,朗声吟道:“舌尖摇弄起风波,蟠桃园上孽缘多。
从来口舌招灾厄,方寸之间是劫魔。”
诗罢自觉畅快,方一转身,却见师父悄立身后,面沉如水,不由“呀”了一声,暗叫不好:“糟矣!一时心事縈怀,竟忘了师父尚在。”
果见帝君容色肃然,沉声道:“曼倩,此番你又闯了什么祸对大仙徒儿说了甚么不当说的话”
曼倩急摆手道:“不曾,不曾!师父切莫多心!”
东华帝君岂肯轻信:“既如此,方才那诗又是何意”
曼倩堆笑道:“徒儿不过一时兴起胡,师父切莫多疑。”
帝君嗔道:“你连平日爱不释手的八面骂都捨得送人,若非心中有鬼,何至於此休要耍滑,
从实招来!”
曼倩见瞒不过,只得低头將前因后果细诉一遍。
帝君听罢,面有色,叱道:“你呀!对弈之时,镇元大仙不是已说得分明一为还菩萨一难,二为歷练自家童儿。你怎还妄加揣度岂不知仙口一开,绝无虚言”
“为师平日再三劝诫於你: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何曾听进半句”
“他徒儿与大圣乃八拜之交,情深义重,便是我也要敬重三分。你倒好,竞当面教人算计自家兄弟,实是丟尽顏面,叫为师这张老脸往何处搁”
曼倩虽低头认错,仍忍不住小声嘀咕:“仙口虽言不虚,可诸位师尊不也常打哑谜么徒儿只当是谜面言语况且大仙高徒既已应我,想必不会泄漏於那猴头罢”
东华帝君闻言怒道:“还敢强辩!看来今日非治治你这口舌不可,免得日后再生事端!”
曼倩心头一紧,连连求饶。见帝君不为所动,只得怯声问道:“不不知师父要如何责罚”
帝君冷声道:“便將你贬下凡尘,再入尘世走一遭!”
闻此,曼倩暗鬆口气,心道:“贬凡有何可惧纵在人间,我也能逍遥自在。”
东华帝君哪里看不出他这点心思,忽笑道:“王母娘娘慈悲,容你三番两次偷桃,只略施小惩。为师却不容你放纵!知你口齿伶俐,此番下界,偏罚你做个哑巴,一生一世不得言语!”
曼倩闻言大惊。贬凡尚可不惧,若一世不能开口,实比要命更甚。急忙扯住帝君衣袖,发誓再不多言。
帝君转身漠然道:“你这张嘴从来好似漏风破窗,不吃些苦头,岂会长记性”
曼倩心中连连叫苦:“悲矣,惨矣,鸣呼哀哉!那猴前番见了吾先出言不逊在先,本想藉此机会叫他吃些苦头,长一番记性,不曾想这会真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真一世不能言语,却教怎生是好”
曼倩心中直叫苦,却也直转脑筋,想方设法欲让师父改变主意。
焦急间忽生一计,哀恳道:“师父若只为让徒儿尝些苦头,何须大动干戈请师父稍候,徒儿去去便来。”
说罢急往后园奔去。
帝君心生好奇,且观他如何施为。
却说曼倩自去了园子,须径返,手中拿著一株已洗净的鸡爪连,此即世人口中的黄连。
东华帝君不解其意,问道:“取此物何用”
曼倩望著手中这一大株黄连,愁眉苦脸道:“自是为了吃苦,长记性呢,俗日: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哩。”
“师父,待我吃了这株黄连,尝到了苦头,闷声不叫,你就当徒儿切实当了一回哑巴罢,徒儿往后定长记性哩。”
帝君笑道:“亏得是你呀,想得出这等法子。”
曼倩为了不当一世哑巴,这会真是下了狠心,一咬牙,一发狠,將整株黄连塞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面如猪肝,五官扭曲,却硬是一声不。
东华帝君见了,忍俊不禁,终摇头道:“罢了,罢了,知你真心悔过,且饶这次,下不为例!”
曼倩听闻,即將那黄连吐了出来,急忙来到池边,將面部埋进池中,咕咚咕咚,大口大口喝起了池水,好似牛儿喝水一般,
良久,抬头时放声大叫:“苦煞我也!”
帝君闻言莞尔,微微摇头。此事遂就此作罢。
却说李修安隨师拜別帝君,径返五庄观。
云头之上,李修安取出曼倩所赠之盒细看。其中小人果有妙处,据曼倩所言,善能模仿三界一切话语,非止鸚鵡学舌而已。
前番小人模仿帝君言语,不惟声口极似,连神韵气度皆一般无二。若李修安不知底细,但闻其声,真以为是帝君亲临。
李修安本欲探问曼倩与猴兄弟有何过节,然曼倩自说自话,並未分解。原想见了猴兄弟再行询问,既已许诺曼倩不提此事,只得作罢。
顷刻间,二人已返五庄观。方才落下云头,踏入头层门首,眾师兄便围將上来,纷纷向师父行礼。
眾师兄见李修安归来,俱各异,方欲动问,镇元子微摇其首,眾人会意,皆不復言。
师兄们稟道:“师父,大圣三日前来观,一直在此相候。”
镇元子頜首:“不消多说,吾已知晓。”
言未毕,忽见猴子自天而降,却是从万寿山后山而来。原来这猴头虽已勘破根脚,心中坦然,
奈何天生急躁,如何坐得住今日在观中閒逛,明日至后园游赏,甚觉无聊时,竟与那品香果自语攀谈。
待游遍观中景致,这日又往后山赏玩风景,正在云头追逐苍鹰取乐,忽见镇元子与李修安归来,不禁大喜,急降云头,跳至二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