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皇帝没看几眼,便把折子放到一旁,沉声道:“皇后做事稳妥,朕自然放心。可如今有一件紧要的事儿,还需你去操办一下。”
离宫宴不剩两天了,临时提意见,这不是要命嘛。
王皇后脸色一怔,紧张问道:“什么紧要事儿,还请主子爷吩咐。”
皇帝见她一脸紧张,笑了起来,道:“也没什么难事儿,不过就是添加一道放烟花的流程罢了。”
“放烟花?”
王皇后纳闷,以往中秋宫宴,不过都是赏月、歌舞、品评美食,还未有过燃放烟花的特例。
今年这是怎么了?
见她皱眉,皇帝解释道:“以前昶宁对婚事从未松口,咱们也不好强迫她。现如今,听乌泰的口气,大约是十拿九稳了。那咱们就顺水推舟,成人之美,帮他一把。”
王皇后笑笑,道:“小年轻的把戏,倒弄得这么大阵仗。既然主子爷有意促成良缘,臣妾自然没有拖您后腿的道理,您吩咐下来,臣妾照办就是。也不知主子爷您准备怎么帮?”
“乌泰想当众求婚,咱们呢,自然要成全他,只要昶宁一点头,我命翰林院立刻拟诏颁布天下;你呢,吩咐内务府,添加这倒烟花的小节目,也算是姑奶奶助助兴。”
两人说得热闹,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赐婚的诏书、助兴的烟花,都好说。差的只在昶宁公主点头,顺利出嫁。
她的婚事一落听,当真把心里的大石头放下,接下来备嫁的事儿,尽数交给内务府,可就简单多了。
老辈子里的公主,又是远嫁,再尊贵,嫁妆上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总不能像婆家在京中的公主那样,又得赐宅子,又得准备吃穿用度、仆妇下人......
两人又闲谈了一会儿,王皇后笑盈盈告辞,由宫女架着,出了养心门。
她一路走一路盘算着,昶宁的婚事办完,接下来也就轮着临安了。
临安那可是嫡亲的公主,是她亲闺女,无论如何,也得大操大办一番。
公主府邸得早些预备,各色嫁妆,也都得准备起来。
这些东西,一应按着宫里的规制走,精雕细琢,慢打细磨,可都是功夫活儿,最耗时间。
她想着这些琐事儿,没留意隆宗门影壁后藏着的身影。
毓贵妃身子隐在影壁后,只露出半张脸,瞧着王皇后笑盈盈出了养心殿,有说有笑往坤宁宫走。
她心里瞬间打翻了五味瓶,五味俱全,说不出个什么滋味。
这程子万岁爷政务繁忙,好些日子没翻牌了。每次她借故到养心殿来看他,匆匆说上几句话,便有人打扰。
今日再看王皇后,春风满面、脸放红光,毓贵妃心里那股酸味,越发掩盖不住。
身后的宫女提醒道:“主儿,您还进去吗?”
“进去做什么?他们刚那么快活,我在这戳眼窝子还不够,还要进去闻味儿呀?”
毓贵妃没好气,训得小宫女也不敢再开口。
她眼珠一转,咬了咬唇,争宠夺爱这事儿,不在一时,而在于长久。
那个姓王的女人,就让她先得意几天,咱们这边先把正事定下来,方为要紧。
想到这,毓贵妃深吸一口气,转个身,往慈宁宫的方向去了。
晋阳的婚事,她毓贵妃再能耐,怕是也顶不住王家的势力,得把太后拉拢过来为自己撑腰,才有胜算。
她一路想着,急匆匆迈进慈宁宫的大门。
打帘进去,未看见人,先掏出帕子掖了掖眼角,颤声喊了一句,“老祖宗,您可得替咱们做主呀”。